1. <code id="jcz4y"></code>

      <object id="jcz4y"></object>

      <th id="jcz4y"><sup id="jcz4y"></sup></th>
      <pre id="jcz4y"></pre>
      <nav id="jcz4y"><video id="jcz4y"></video></nav><tr id="jcz4y"></tr>

        1. 草莓丝瓜绿巨人视频app,草莓视频免费看,西方大但人文艺术,另类欧美日韩

          天津
          天氣:
          今天(星期一)

          風向:
          星期一
          2和7

          為您服務Serve you

          政策法規

          IC卡指南便民信息政策法規客服中心在線受理安全提示失物招領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全天津建設綱要
          發布時間:2018-02-02 |瀏覽:74031次|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全天津建設綱要(2015-2020年)

          12個專項安全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津政辦發〔2016〕12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安全天津建設綱要(2015-2020年)》,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建設實施方案》、《交通運輸安全建設實施方案》、《建筑施工安全建設實施方案》、《公共場所安全建設實施方案》、《城市水務安全建設實施方案》、《供氣供熱供電安全建設實施方案》、《油氣運營安全建設實施方案》、《特種設備安全建設實施方案》、《食品藥品安全建設實施方案》、《消防安全建設實施方案》、《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12個專項安全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照此執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2月1日

           

          目錄

          1.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2.交通運輸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3.建筑施工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4.公共場所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5.城市水務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6.供氣供熱供電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7.油氣運營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8.特種設備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9.食品藥品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10.消防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11.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12.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安全發展的重要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汲取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火災爆炸事故教訓,全面落實安全天津建設目標任務,強化我市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建設,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市是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十分集中的地區,共有生產、使用、經營、儲存單位4000多家,不均勻分布在濱海新區、環城四區和五個遠郊區縣。近幾年來,雖然連續不斷地開展了危險化學品專項整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危險化學品行業仍存在以下安全問題:

            (一)一些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規劃布局不合理。隨著城市的發展,部分危險化學品企業被新建的居民區、商業區或道路所包圍,形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二)產業結構存在缺陷。全市化工行業一半以上是中小型企業,許多企業產品工藝簡單,附加值低。

            (三)相當一部分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條件和管理基礎薄弱,生產環境簡陋、設備老化、安全投入嚴重不足,安全隱患較多。

            (四)一些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負責人安全管理知識匱乏,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意識薄弱,安全生產責任制及規章制度不落實。

            (五)從業人員安全生產的素質不高,許多員工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識,自我保護意識差,未經培訓擅自上崗的現象時有發生。

            (六)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控制事故風險的手段和能力不強,應急處置和應急救援預案缺乏針對性、可操作性和演練。

            (七)涉及危險化學品監管的部門之間缺乏信息溝通與聯動,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管合力,特別是面對大量的危險化學品企業,監管力量嚴重不足。

            (八)化工園區基礎建設存在先天缺陷,部分化工園區供電、消防等設備設施配套不合理,不能滿足國家相關標準規范要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全市各級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相關單位要深刻汲取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火災爆炸事故慘痛教訓,充分認識我市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生產形勢的嚴峻性、艱巨性、復雜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多措并舉,切實加大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整治力度,切實維護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生產穩定局面。

            二、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大力實施安全發展戰略,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進一步貫徹落實和完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進一步調整完善危險化學品產業結構布局,進一步完善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風險控制體系,進一步推動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切實提高全市危險化學品領域本質安全水平,切實保障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受控。

            三、主要工作任務

            (一)完善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標準制度體系。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等法律法規,嚴格執行有關化工企業標準規范,排查治理各類事故隱患,嚴厲打擊各類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針對我市危險化學品企業存在的問題,落實《天津市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治理規定》(2015年市人民政府令第22號),明確屬地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完善監管體系,建立安全防護距離聯審制度、監管企業公示制度、行政檢查標準化制度、輕微違法行為記分制度、監管企業“黑名單”制度、安全生產監督“一張網”制度等。同時,積極研究出臺有關標準規范,強化行業自律和行業管理。

            (二)合理調整危險化學品產業布局。

            1.嚴格準入機制,嚴格審批危險化學品項目,除國家級與市級重點項目外,其他危險化學品項目原則上不予批準。

            2.對城鎮人口密集區域內的危險化學品企業,當地政府要結合城市規劃及產業布局調整,制定此類企業的搬遷方案,限期消除隱患。

            3.規劃部門在批準新項目時,要嚴格執行《天津市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治理規定》;設計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家設計規范,全面考慮企業的內外部安全條件。

            4.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要嚴格執行“三同時”規定,不允許再欠新賬。

            (三)切實強化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風險管控。

            1.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要梳理風險點和潛在隱患,建立風險管控制度,在設備運行、人員操作、工藝流程、安全設施等方面開展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和分析,采取相應的安全評價方法進行風險評估。

            2.加強重大危險源管控。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要按有關標準辨識重大危險源,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落實重大危險源管理責任,制定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方案,建立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檔案,按照有關規定做好重大危險源備案工作。

            3.大力提高工藝自動化控制與安全儀表水平。危險化學品企業的生產儲存裝置設施涉及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以下統稱“兩重點一重大”)的,必須24小時實時在線監控,實現自動控制、自動連鎖、自動報警,對溫度、壓力、液位、流量等重要參數信息實現不間斷的采集和遠程傳輸。在役大型化工裝置應當裝設緊急停車系統。

            (四)切實強化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主要負責人的主體責任意識。危險化學品企業應當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危險化學品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對本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要按照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有關規定,積極履行法定職責。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五)切實落實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基礎管理制度。

            1.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機制。在明確單位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各職能部門、各級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崗位操作人員的安全生產職責的基礎上,要建立責任制考核機制,使各個層級、各個崗位、各個人員的安全生產工作有章程、有規范、有責任、有目標、有評價,充分調動企業各個層面發揮安全生產主體作用,切實履行職責。

            2.建立安全生產履職自查制度。要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并對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定期進行自查,形成自查報告并建檔備查。

            3.建立和嚴格執行領導值班、帶班制度。要建立領導干部現場帶班制度,帶班領導負責指揮企業重大異常生產情況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抽查企業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保障企業的連續生產安全。

            4.建立隱患排查治理查報工作機制。要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和監控制度,逐級建立并落實從主要負責人到全體員工的隱患排查治理和監控機制。要將隱患排查治理納入日常安全管理,形成全面覆蓋、全員參與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機制,使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做到隱患整改的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

            5.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投入保障機制。要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管理制度,按時、足額提取和規范使用安全生產費用。要主動繳納職工工傷保險費,積極投保安全生產責任險,實現安全生產保障渠道多樣化,提高社會風險控制能力。

            6.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建設。要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要具備相對獨立職能。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要具備化工或安全管理相關專業中專以上學歷、從事化工生產相關工作2年以上經歷,取得安全管理人員資格證書。

            (六)切實強化危險貨物儲運環節和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制訂和不斷完善危險化學品儲運環節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儲運管理。加強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安全管理,對經過社會公共區域的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要完善標志標識,明確管理責任,建立和落實定期巡線制度,嚴防占壓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嚴格道路危險品運輸車輛準入制度,無緊急切斷裝置且無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的液體危險品罐車,不予通過年審并注銷其道路運輸證。嚴格船舶檢驗,未取得船舶檢驗證書的,嚴禁從事運輸經營。港口危險貨物企業要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遵守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危險物品裝卸、過駁、儲存等作業安全管理,按照危險化學品理化性質和滅火方法的不同,嚴格分區、分類和分庫儲存。要裝設24小時實時在線視頻監控系統和作業過程重點參數信息的自動控制系統,并保證與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信息系統對接,實現上傳。

            (七)加強安全培訓教育工作。切實加強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工作,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具備與崗位相適應的從業能力。進一步加強從業人員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強化危險化學品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和考核取證工作,提高從業人員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識。涉及“兩重點一重大”裝置的專業管理人員必須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操作人員必須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八)提高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應急處置能力。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要按照有關標準和規范,編制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配備必要的應急裝備和器材,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定期開展事故應急演練,并對演練效果進行評估,適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中小危險化學品企業要與當地消防部門、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應急救援機構、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建立聯動機制,通過簽訂應急聯動協議,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化工園區(集中片區)要建立專門的應急救援隊伍,配備專業的應急救援裝備,建立安全生產監控中心,對園區內重大危險源、重要生產裝置和重要生產部位實行不間斷監控。

            (九)推行化工園區一體化安全管理。

            1.對于新建化工園區,要按照規劃先行、控制容量、統籌協調、一體化管理的原則,嚴格全面地論證、科學規劃化工園區。嚴格企業入園條件,科學規劃化工園區內的產業鏈,合理確定化工園區安全容量,優化園區內的企業布局。

            2.對于已建化工園區,要督促開展安全風險評估,依據評估意見,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與園區周邊社區危險性告知和應急聯動體系,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嚴格落實防范和應急處置措施。

            3.充分利用物聯網、互聯網等手段,建設園區一體化信息監控平臺。通過信息平臺,采集園區企業視頻信息、重要參數信息并實現數據的統計、分析、預警預報等功能,實行全天遠程在線監控,實時獲取信息,發現異常,有效監控,實施園區安全生產一體化管理。

            (十)整合監管資源,強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危險化學品企業監督平臺,建設安全監督“一張網”的信息化監管體系,實現危險化學品企業24小時視頻及重要參數信息的上傳,實現各負有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行政執法信息的上傳,達到監管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從而構建管理有力、監督有效的危險化學品綜合監管網絡。實現安全生產數據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規律可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和資金保障。確保危險化學品行業的安全關乎我市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我市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及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都要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領導,積極研究部署和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各區縣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根據天津市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對危險化學品企業的安全治理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統籌安排資金,為事故隱患治理、安全教育培訓、重大危險源監控、應急救援體系建立等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二)理順工作職責,明晰責任保障。理順行業管理、屬地管理以及綜合監管的相關職責,明確履行職責的內容和要求,解決職責空缺、職責不清、職能交叉等問題,形成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工作格局,實現無縫化管理。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完善危險化學品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報相關信息,研究、協調、解決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中的重大問題。

            (三)深化專項整治,強化監管保障。持續開展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整治工作,按照市級每半年一次、區縣每季度一次、街鄉鎮每兩月一次的頻率組織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行為,規范安全生產秩序。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采取鼓勵轉產、關閉、搬遷、部門托管或企業兼并等多種措施,進一步淘汰不符合產業規劃、周邊安全防護距離不符合要求、能耗高、污染重和安全生產沒有保障的危險化學品企業。危險化學品企業搬遷任務重的區縣要研究制定企業搬遷政策,對周邊安全防護距離不符合要求和在城市建成區的危險化學品企業等的搬遷工作給予政策扶持。

            (四)強化技術支撐,加強隊伍保障。

            1.強化專業監管隊伍建設,定期組織系統培訓,增加工作人員,市和區縣負有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招聘一定數量化工專業、有化工單位從業經驗的人員,充實監管隊伍。

            2.建立化工專家庫,健全專家參與技術服務、監督檢查和決策咨詢機制,市安全監管部門要配備不少于50人的專家隊伍,各重點區縣安全監管部門要配備不少于30人的專家隊伍,我市各級財政要設立專項經費,保證專家費用支出。

            (五)強化社會共治和第三方保障。安全生產等行業協會要組織危險化學品企業加強行業自律,引導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維護行業安全生產秩序,配合監管部門做好治理工作,為危險化學品企業提供技術信息咨詢和安全培訓等服務。鼓勵和支持安全評價等中介服務機構參與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安全評估等安全管理工作。鼓勵金融機構對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和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貸款支持。鼓勵保險機構充分發揮保險機制的作用,承保單位應當積極提供相關安全服務。加強輿論宣傳,建立舉報獎勵制度,營造全社會參與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

           

          交通運輸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為加強交通運輸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監督管理體系,有效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加快推進安全監管體制改革和安全體系建設,不斷強化責任落實,大力開展“打非治違”、安全生產月和大檢查大排查等集中整治行動,努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加強重點領域和重點時段安全監管,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

            但是,必須清醒認識到安全生產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反復性,積極應對新形勢下交通運輸安全生產面臨的新挑戰。

            (一)隨著經濟社會改革發展,多種運輸方式深度融合,高附加值運輸需求快速增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車船數量持續增加,安全隱患隨著交通生產規模擴大明顯增多。

            (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資金、土地、資源、環境等剛性約束進一步增加,交通運輸企業成本快速增長,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部分企業重經營、輕安全的思想有所抬頭,安全生產投入容易出現不足。

            (三)推進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建立權責清單制度,給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執法等帶來新的挑戰。

            (四)近年來自然災害多發和恐怖襲擊、人為破壞等非傳統安全事件給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帶來很大壓力,面臨著較多潛在風險和現實威脅,防范抵御能力比較脆弱。

            總之,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仍處于事故多發高發期,重特大事故頻發易發的勢頭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暴露出安全管理理念不適應、法規制度不健全、職責界限不清晰、基礎設施不完善、管理和執法人員缺口大、快速響應聯動機制不健全、智能化監測監控能力亟待加強等諸多深層次問題,需要進一步創新管理,強化監管,形成長效機制。

            二、總體思路

            推動交通運輸安全建設,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以建設“平安交通”為主線,以強化和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為重點,以事故預防為主攻方向,以規范生產為保障,以科技進步為支撐,全面加強人員、車船、場站、路網的安全管理和監督執法,構建制度健全、責任落實、部門聯動、監管有力的立體監督體系,嚴密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為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交通運輸安全服務保障。

            到2020年,全面建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交通運輸安全體系,交通運輸安全生產法規制度和標準規范基本健全,現代綜合交通治理體系基本完善,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完成,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整體提高,先進安全裝備手段普遍應用,應急救援體系系統性、協同性明顯增強,交通秩序不斷改善,交通違法逐漸減少,交通事故穩步下降,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事故發生率明顯降低,全面適應天津經濟社會和現代交通運輸事業發展需要。各類事故死亡總人數、較大和重大事故起數比“十二五”期間下降20%以上。公路運輸營運車輛萬車死亡事故件數和死亡人數平均每年下降3%,一般災害情況下公路搶通時間不超過24小時,國省干線公路重點路段運行監測覆蓋率達到80%以上。海河上游應急搜救接警后30分鐘內到達現場實施搜救。城市交通百萬車公里死亡事故件數和死亡人數平均每年下降1%。百億元工程建設投資死亡事故件數和死亡人數平均每年下降1%;工程搶險救援應急聯動時間不超過120分鐘。

            三、重點任務

            (一)嚴明行業安全生產標準。督促企業嚴格執行國家強制性規范和行業標準,深入推進我市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切實加強對城市公交、軌道交通、出租汽車、道路客運、道路貨運、貨運場站、機動車維修、汽車客運站、港口客運、港口貨運碼頭、水路客運、水路貨運、交通運輸建筑施工等16類交通運輸企業的達標考評工作。加強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監管,使用全國統一的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監管系統。研究制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規定,推進企業第三方運營安全評價制度建設。研究制定天津市道路運輸有關規定,為安全運營和行政執法提供有力保障。到2020年,全市交通運輸和道路交通法規規章更加健全,港口、地鐵、公交、車站等從業人員安全技能、職業素質培訓達標率達到100%,行業安全生產管理標準化覆蓋率達到100%,各類駕駛員持證上崗率達到100%。

            (二)加強安全生產制度建設。

            1.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1)逐級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明確企業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和安全監管責任人,層層分解安全生產考核控制指標,把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港口、地鐵、公交、車站每個單位、崗位和個人。

            (2)督促企業按照法律法規,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以及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安全隱患排查、消防管理、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和應急預案等各項制度。

            (3)將企業安全生產責任細化為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有計劃實施階段性和年度考核,落實獎勵和責任追究制度。

            (4)指導督促企業制定全方位、全時段、切實可行的隱患排查治理方案,細化計劃、建立臺賬、明確責任、落實資金、狠抓整改,建立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

            (5)加強企業職工職業健康管理,通過加大安全投入、安全科技創新,大力倡導企業開展職業健康安全體系認證工作,為職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供有效的勞動保護,實行人性化的安全管理。

            (6)指導企業進一步深化、細化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人員緊急疏散和救援等各類應急預案,完善安全管理體系,按照規定配備應急裝備設施,組織開展應急搶險和安全救生演習,提高應急隊伍的應急處置能力。

            2.強化部門安全生產監管責任。

            (1)嚴把交通運輸企業市場準入關。嚴格按照規定和流程做好企業安全評價、審批、備案相關工作,嚴把港口危險化學品存儲等重點領域經營許可前置安全要件,做到誰審批、誰負責、誰監管、誰落實。

            (2)嚴把交通工具、設施安全檢測關。定期對從事運營的車船、公路橋梁、管道設施進行安全檢測和等級評定,對于逾期不檢測及檢測等級不符合標準的一律按規定停運,加強與外省市溝通協作,嚴格“營轉非”大客車異地運行監管。

            (3)嚴把從業人員資質關。各類從業人員特別是危險化學品作業相關人員一律按照規定培訓、考核并持證上崗;嚴格機動車駕駛人考試、發證,嚴把駕駛人準入關,并根據新標準、新要求做好繼續教育培訓。

            (4)狠抓“打非治違”和督查督辦。堅決取締無證運營、超范圍運營、非法充裝改裝等違法違規作業行為,嚴格按照上限處罰并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嚴查超員、超速、超載、疲勞駕駛、涉牌涉證、酒后駕駛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從嚴從重打擊破壞損害油氣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危及管道安全的亂挖亂鉆等違法行為。

            (5)不定期開展安全督查。充分發揮行業專家的智力支撐作用,對企業安全隱患和危險源點進行辨識評估,加大對企業重大安全隱患的處罰力度,對于隱患整改不力和問題突出的企業堅決關停整頓直至逐出市場。

            (6)創新安全監管方式。實施動態安全監管,建立交通運輸企業、平臺、主管部門三級動態監管系統,實時監測安全運行狀態。建立企業經營安全生產信譽考核機制,根據隱患逐項積分,分別采取處罰、停業、吊銷營業資質等措施。

            3.強化安全生產制度保障。

            (1)抓緊推進行業健全約談、重點監管名單、責任追究、失信懲戒等規章制度;完善道路水路運輸、城市公交、建設施工等安全技術標準規范;制定設施運行安全管理規定和工程安全生產管理規定;建立安全生產巡視制度,規范集中檢查、綜合督查、專項督查、暗查暗訪管理行為;推進養護工程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實施。

            (2)規范事故統計。完善安全生產事故統計和報送制度,規范事故統計口徑、時限、內容等,確保及時準確統計交通運輸事故,認真研判事故原因、特點和規律,為安全生產決策部署提供科學依據。

            (3)強化安全生產考核和責任追究。建立完善安全生產考核激勵機制,對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采取適當形式予以表揚和獎勵;嚴格事故調查處理和責任追究,認真落實事故查處掛牌督辦、警示通報、誡勉約談、一票否決等制度。

            (三)強化安全生產組織保障。

            1.強化安全監管隊伍建設。依托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加快完善安全監督部門和執法機構,充實行業安全監管人員、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等隊伍力量,進一步加強港口、地鐵、車站等專職安全監管的行政執法監督隊伍建設,保障日常巡查監管,及時整治排除隱患,提高事故防范能力。

            2.加強全員安全培訓教育。

            (1)加強管理機構、執法機構等安全監管人員的專業教育培訓,強化企業從業人員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教育和實操技能培訓,糾正安全責任人、安全管理人員、關鍵崗位人員、站務員、保安人員等的不規范、不科學的安全理念、行為習慣和操作方式。

            (2)針對駕駛員、船員、港口作業人員等一線重點崗位進行專業水準培訓,提高業務能力、辨別事故隱患能力、突發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3)通過安全專題會議、研討會、培訓會等形式,對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深入研究,找出規律,把握關鍵點,探尋改進措施,提前預警預控。

            3.提升設施設備安全水平。不斷加大交通運輸行業生產經營設備更新、安全設施維護、勞動者個體防護的資金投入,完善安全生產檢查設備和手段。推進道路交通現代勤務體系建設,配備事故勘察車、警用直升機、警用無人機等先進裝備,以滿足實戰需要。研究制定地鐵信號、車輛、通信等關鍵設備設施和系統集成的退出條件,對早期投入運營的地鐵1號線及津濱輕軌老化的設備系統實施升級改造。公交運營車輛發動機艙自動滅火裝置安裝率和消防器材、安全錘、應急開關完好率均達到100%。

            4.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力度。

            (1)強化安全管理職能,適應公共管理需求,為全市交通運輸行業公共安全事故隱患整治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2)依法加大生產經營單位安全投入,加強安全設施建設,淘汰危及安全的工藝設備,完善安全生產設施。

            (3)全面落實安全費用提取和風險抵押金政策,做到應提盡提、應繳盡繳、專款專用,對不按規定提取、使用安全費用的要依法嚴肅查處。

            (4)在高危企業推行雇主責任險和商業人身意外傷害險,強化企業安全責任意識,減輕企業事故賠付成本,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5.廣泛開展交通安全宣傳。

            (1)切實加強安全生產普法工作,推進安全生產政策法規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

            (2)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帶頭作用,通過建立安全生產法治長廊、安全生產教育基地、安全生產示范單位等形式,加強警示教育。

            (3)切實加大新聞媒體宣傳力度,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和微博、微信、微視等新興媒體作用,跟蹤報道監督檢查和集中整治活動,及時曝光典型案例,營造交通運輸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

            (四)大力提升“科技興安”水平。加快智能交通信息系統工程建設,充分發揮指揮中心信息發布、調度指揮、應急處置等作用。全面推進衛星定位裝備在道路客貨營運車輛上的應用,加快建立營運車輛動態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完善高速公路路網指揮中心和公路路網管理與應急中心,在隧道、高墩柱、深基坑、大型橋梁、預制場等重點點位施工現場加裝攝像頭。建立軌道交通綜合調度指揮中心,推進企業在車站電梯、站臺站廳、列車等人員密集區域的視頻覆蓋面建設。全面落實公交智能化監管,對公交場站、車輛運營和駕駛員行為進行實時監控。建設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平臺,在海河觀光游船、渡口渡船、內河碼頭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實施24小時全過程監控監管。建立全市油氣管線綜合信息平臺,應用先進監控技術和巡線儀器,實現對全市油氣管線的綜合把控。推進省際交界、區縣交界固定執法檢查站建設,保障電子卡口和視頻監控設備的更新維護。加強市有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強化對綜合動態信息的監測分析,及時、快速、穩妥處理緊急、危險事件。

            (五)努力提升設施安全水平。大力推進安保工程建設,設立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維護專項資金,實現交通安全設施與道路建設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提升區縣和鄉村公路等級,縣道二級及以上比例提升至50%,鄉道三級及以上比例提升至25%。強化橋梁隧道安全監管及改造,確保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的一、二類橋梁比例不低于95%,危橋改造率和三、四類隧道處治率達到100%,基本完成縣道、鄉道中橋及以上現有危橋改造任務。整修提升劉莊浮橋、金阜橋、奉化橋、光華僑、國泰橋、富民橋,更換昆侖橋、津昆橋等32座橋梁的海豚柱,完成破損欄桿及欄桿護網、踏步防護條的更換。加快推進舊管網改造和管網占壓改造治理項目,2016年底前建成123.6公里。

           

          建筑施工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為加強建筑施工安全建設,有效預防和控制建設工程生產事故發生,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管力度,在全國率先成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總隊,將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市場管理集中為一支隊伍執法,制修訂了《天津市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天津市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條例》、《天津市建筑市場管理條例》,配套出臺了一批文件和標準規范,每年連續開展3個百日質量安全大檢查和多次專項治理,形成質量安全管理的高壓態勢,建設工程施工安全始終處于受控狀態。

            適應天津經濟社會健康發展需要,城鄉建設呈現較快發展態勢。目前全市施工面積突破1.33億平方米,在建工地超過5500處,高峰期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高、大、難、深”項目越來越多,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項目違法建設、現場違章指揮、違章操作問題比較突出,工程安全管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有的建設單位未履行基本建設法定程序,重工期進度、輕安全責任意識,不能有效組織協調安全管理工作。有的施工單位肢解工程,違法轉包、分包工程,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無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形成工程項目以包代管、包而不管。有的工程監理單位不認真履行監理職責,審核的施工方案未提出審查意見,對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不能有效進行旁站監理。

            (二)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施工總承包單位存在對安全教育培訓不重視、不到位的現象,有的安全管理人員不熟悉標準規范,不能有效地履行安全管控職責,不能及時提出消除安全隱患的措施。勞務分包隊伍的操作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安全培訓教育工作走過場,班前教育流于形式,仍存在違章指揮、違章操作現象。

            (三)應急處置工作不得力。有的施工單位在發生突發事件和事故時報告不及時或隱瞞不報,編制的應急預案不能有效地指導應急處置工作,缺乏可操作性,應急專用的機械設備、物資儲備不足,響應能力差,延誤搶險時機。

            (四)執法監督人員力量不足。全市建設安全監督管理機構在編人數不足400人,其中一線專業執法人員不足,人均監督面積近60萬平方米,平均每人監督30個工地,監管力量難以全面覆蓋。

            (五)專業工程監管職責存在交叉。公路、鐵路、電力、園林、化工、市政配套管線等專業工程安全監管機構的職責交叉,區縣監管責任不落實,存在盲區。

            二、總體思路

            緊緊圍繞天津城市建設發展總體目標,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行業自身發展規律,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建筑施工安全中的先導和支撐保障作用,全面落實依法治市和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工作要求。把握主線,抓重點、嚴監管,提升短板,強化落實,標本兼治,懲防并舉,以創新的理念、認真的態度、踏實的精神,高質、高效地保證建筑施工安全,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技術水平與管理水平。

            安全目標是嚴格控制傷亡指標,減少一般事故,遏制重特大質量安全事故發生,死亡人數低于市控制指標。

            三、重點任務

            (一)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法規政策體系。嚴格執行《天津市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天津市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條例》和《天津市建筑市場管理條例》,完善相關配套文件,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法規體系;充實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標準規范,重點完成建筑起重機械設備設施安拆驗收、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掛牌督辦、項目經理考評計分等規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訂建筑工程模板支撐系統安全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

            (二)加強制度建設。

            1.繼續強化和落實主體責任。簽訂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和工程監理單位五方主體項目負責人法定代表人授權書和安全承諾書,落實終身法定責任。堅持竣工工程標志牌鑲嵌制度,加強施工單位員工三級教育制度和安管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制度,落實材料進場驗收制度、起重機械管理制度等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2.嚴格落實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健全企業和項目的安全生產考核制度,形成完整的施工單位內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體系;建立工程質量安全終身責任追溯機制,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追責的力度;安全生產情況納入企業誠信檔案,并向社會主動公開,形成群防群治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3.制定天津市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實施和監管細則,完善施工安全監控管理制度、起重機械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隱患排查制度、項目開工前周邊環境現狀調查制度,規范管理流程,細化管理內容,切實將各項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實處。

            4.強化監督管理制度保障,創新監督執法檢查制度,創新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查方式,隨機檢查、執法檢查覆蓋率100%,進一步提高隨機抽查比例,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嚴肅查處,立即整改,實現對工程質量安全的有效監管,樹立執法檢查的威懾力。

            (三)加強施工安全隊伍建設。

            1.責任主體單位必須建立企業和項目的安全管理機構,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工作計劃,落實管理責任,保障施工生產質量安全的需要。建立長期穩定的施工隊伍,特別要具有一定數量的一線作業人員。施工總承包單位要全面承擔對專業承包單位和勞務分包單位的安全教育培訓、權益保護、用工管理、質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責任。

            2.建立高效的建設工程監督執法隊伍。進一步充實建設工程安全監管力量,創新工作機制,引進高端人才,實現監管人員數量與建設規模、知識水平與工程技術要求相匹配。到2020年,建設工程監督執法隊伍中配置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75%。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對市和區縣兩級執法監督人員開展施工技術、管理標準等方面的專業培訓,不斷提高監督管理水平。

            3.全面落實施工安全屬地管理責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建立市級督查、檢查、指導,區縣監督、管理、實施,企業全面履行安全管理責任的多層級安全管理體系;明晰屬地管理職責,實行市和區縣分級負責、兩級聯動;各區縣要加強隊伍建設,保障人員、設備、資金的投入,提高監督執法水平,確保監管全覆蓋;完善區縣監督考核,提高監管效率,保證施工安全。

            4.明晰專業工程安全監管責任。市編辦、市安全監管局、市建委會同有關部門對工業、電力、交通等專業工程安全監管工作進行深入研究,依據國家、我市及行業的法律法規,理順監管責任,明晰監管邊界,完善管理制度,確保專業工程安全。

            5.加大安全投入。為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執法檢查資金、執法檢測設備、教育培訓等提供資金保障。配備相應的執法檢查車輛,及時補充、更新執法輔助設備及信息系統軟件,定期開展執法監督人員培訓,購買必要的社會服務等,確保執法工作持續高效開展。調整完善工程定額指標,適應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投入需要。建設單位要足額支付建設工程安全作業環境及安全施工措施費。施工單位要按照定額提取安全生產費用,保證安全生產所需。

            6.加大老舊設備設施的淘汰報廢力度,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預計5年淘汰各類老舊設備1萬臺套,推廣應用新型齒輪齒條式物料提升機,取代老舊龍門架物料提升機。推廣榫卯式新型腳手架、全鋼升降式附著腳手架等新設備、新技術,配套編制對應的地方標準規范。

            7.堅持樣板引路營造安全生產氛圍。每季度組織觀摩交流活動,創造企業互比互看互學的良好氛圍;開展好安全生產月、質量月、法制宣傳日等活動,大力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的良好局面。

            (四)建立全市統一監管平臺。廣泛利用信息技術,對施工安全實行信息化管理,在現有建設工程安全監管系統的基礎上,完善系統功能,建立全市統一的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監管平臺,實現參建單位、執業人員、安全記錄、執法檢查等數據信息共享,實現現場與市場“兩場聯動”。進一步研發拓展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信息監管系統、施工現場遠程視頻監控系統等專業監管軟件,實現執法檢查信息化、企業施工管理信息化,在信息化基礎上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公共場所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車站、地鐵、機場、港口、商場、旅游景點、醫院、學校、娛樂場所等人員密集場所和大型活動安全管理工作,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有效預防各類安全事故,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當前,全市公共場所安全持續保持了穩定良好局面,未發生群死群傷治安災害事故和暴力恐怖、個人極端暴力事件。但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也暴露出以下突出問題:

            (一)責任落實不到位,缺乏整體規劃,特別是在建設、投資、施工等方面職責交叉,一些隱患問題未及時、有效解決。

            (二)管理機構不健全,負有公共場所安全管理職能的部門在機構設置、人員安排上落實不到位。

            (三)安保力量不完備,在安保人員和安保資金投入上嚴重不足,存在管理盲區。

            (四)管理制度不完善,相應標準規范不適應新常態下工作需要。

            (五)基礎建設不到位,安全設施不齊全,經費保障無法滿足安全管理工作需要。

            (六)檢查督導不深入,安全隱患未有效根除,極易引發重大安全事故。

            二、總體思路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積極回應社會動態化、信息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積極拓展以“互聯網+”為主導的公共安全管理模式,推進公共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創新,建立健全社會治理、共建共享、系統謀劃的公共安全管理機制,全面夯實各類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預防、處置安全事故能力和水平,堅決遏制公共場所安全事故發生,為安全天津、平安天津、美麗天津建設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

            三、重點任務

            (一)建設“互聯網+”模式安全管理服務機制。

            1.建設公共場所安全管理信息網絡平臺。涵蓋全部公共場所安全管理業務,建設互聯網門戶網站、手機客戶端應用程序、面向群眾及企事業單位的各類服務模塊,引入云計算和大數據處理技術,建設統計分析、輔助決策、運維管理等系統,提供行政審批、查詢信息、情況反映、政策咨詢等服務,保證系統每次訪問都能秒級響應,啟動辦理工作流程同步顯示功能,通過短信、微信向訪問者第一時間反饋結果,全面提升全市公共安全場所管理的信息化、現代化水平。

            2.建設公共安全社會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著眼于大數據時代發展要求,公安、安全監管、國土房管、交通運輸、衛生計生、人力社保、建設、宗教、文化、教育、體育、通信、郵政、民航、鐵路、旅游等相關部門、重點單位,大力加強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積極簽定信息資源雙邊合作協議,建立信息數據交換的長效、長期機制,形成公共安全社會信息大整合、大共享、大應用的工作格局,提升對公共安全問題的預知、預防、預警能力,為及時發現、掌握、消除公共安全隱患問題提供信息保障。

            3.加強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將公共場所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作為平安創建工作的重要內容,統籌做好規劃設計,細化建設方案,強化行政許可審批,并做好新建公共場所視頻監控系統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以全域覆蓋、全景分辨、全時監控、全息感知為目標,建立健全視頻監控網建設組織協調機制,實現視頻監控整合聯網、運維保障、共享應用,使公共區域、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和住宅小區的視頻監控覆蓋率、視頻監控聯網率、新建高清攝像機使用率達到100%,公共區域、重點行業視頻監控系統運行完好率達到95%以上。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充分運用新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智能傳感、遙感、衛星定位、電子地理信息等技術,大力開展全市視頻監控的綜合應用、深度應用、規范應用、專業應用。大力加強專業監控力量建設,建立分級分類視頻巡查機制,規范值守崗位職責,采取融資租賃等方式推進視頻監控系統管理維護、設備更新、技術升級的長效機制建設。鼓勵綜合運營服務企業以社會化、市場化方式對視頻監控點進行整合。

            4.加強公共安全應急保障建設。著力推進公安應急指揮平臺建設,引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建設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新一代110報警服務平臺,同步建設相應的數據庫系統、指揮決策系統、視頻綜合應用系統、智能統計分析系統。完善升級110大數據分析及智能警情研判系統,建設相應的警情分析研判模塊,提升110警情研判針對性、時效性,為應急指揮處突提供保障。完善警用數字集群系統建設,根據應急指揮需求,充分發揮數字集群系統與警用地理信息系統、警務信息查詢系統、110接處警系統相結合的優勢,開發以350兆數字集群系統為基礎的可視化調度應用,為應急指揮調度提供通信支撐。推進車站、地鐵、商場、旅游景點、醫院、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的緊急報警系統建設,并建立日常使用管理制度,確保一旦發生突發緊急情況,能夠快速、有效處置。

            (二)大力推進重點部位、重點場所安全管理建設。

            1.加強公共交通行業安全管理建設。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推動在公共汽車、長途汽車和出租汽車上安裝衛星定位系統,在地鐵運營車輛上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在地鐵、長途汽車站安檢通道建設人像識別系統,建成天津市公共交通系統在運車輛信息中心,建立信息實時傳輸機制,實現指揮、調度、監控、數據采集、存儲、軌跡追蹤查詢的信息化。推進地鐵、公共汽車、長途客車、出租汽車實行一卡通實名制乘車,建立乘客信息采集、共享機制,嚴格落實進出站票證核對、安檢以及候車、登車封閉式管理等措施。推進在重點場站、重點線路、重點時段的地鐵、公共汽車和進京長途車輛上配備乘務管理人員,在地鐵建立應急救援處置隊伍,在運營車輛內配齊安全錘、滅火器和必要的救生器材,研制推廣易開啟車門、車窗、自動破玻器、自動滅火裝置等新技術、新產品,在地鐵車站和重點長途客運車站配備防毒面具、空氣呼吸機、防爆毯、防爆罐、防護服等防護和應急處突裝備,為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做好充分準備。加強鐵路、機場、客運港口人防、物防、技防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各類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各類應急處置預案,加強日常檢查、監督,促進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2.加強商場、娛樂場所等行業安全管理建設。推進娛樂場所治安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落實從業人員實名制登記,根據娛樂場所備案管理、經營資格、安全設施、安全防范、經營規范等狀況實施分類管理,并強化日常管理、抽查檢查和監督指導,增強管理針對性、實效性。強化對娛樂場所的安全檢查和日常管理,加強娛樂場所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統籌規劃,同步推進,同步落實,有效提升娛樂場所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動商場、超市、商業綜合體和娛樂場所落實治安保衛主體責任,配備與治安保衛任務相適應的專職或兼職治安保衛人員。積極扶持和促進飯店、洗浴、娛樂等行業協會的發展,發揮其行業自律、反映訴求和服務的功能,落實場所法人責任制,有效維護安全管理秩序。

            3.加強大型活動及旅游景點、宗教活動、文體活動場所安全管理建設。建立大型活動風險評估機制,按照風險評估等級,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動態管理和信息化管理,落實相關安保措施,科學制定安保方案和預案,加強安全風險的預警監測,提高大型活動安保工作規范化管理水平。對大型活動實行分類管理,分類開展安全監管工作,監管承辦單位合理配備安保力量和安保設施,嚴防消防、擁擠踩踏事故。積極推進大型活動安保工作社會化運作,按照承辦者負責、政府監管的原則,落實大型活動承辦方安全責任及政府監管職責。探索建立大型活動安保社會化新模式,由承辦方按照活動的規格和規模,與專業保安服務公司簽訂安全服務合同,由專業保安力量開展活動安保工作,逐步減少安保警力投入。推動主管部門在旅游景點、宗教活動、文體活動等場所建立人流量預測和監控信息系統,及時向社會發布“大客流”預警信息,完善人流量監測和人員疏導機制,嚴格核定客流上限,并完善應急預案,嚴防發生擁擠踩踏等安全事故。

            4.加強校園、醫院安全管理建設。加強高校內部安全信息化建設。建設高校安全管理信息平臺,基于互聯網技術,建立層級化安全管理網絡,網上實現要害部位查詢、安全信息匯總分析、安全隱患整改、動態管理。加強幼兒園、中小學、高校和醫院安全防范工作指導、檢查,健全內部巡邏檢查、守衛防護、治安隱患排查等保衛制度,建立重點時段校園門前及周邊常態化巡控機制,嚴格落實專職保安配備、管理、培訓制度,有效維護校園門前及周邊治安秩序。建立校園、醫院周邊治安亂點排查整治機制,定期組織開展拉網式排查,解決突出治安問題,凈化地區治安環境。加強教職員工和在校學生的法制安全教育,組織開展應對暴力恐怖案件、個人極端暴力事件以及地震、火災、交通安全事故的演練,普及安全防范常識,提升自防能力。加強校車管理,嚴把校車注冊登記審核,強化校車檢驗監管,杜絕違規檢驗行為。嚴格校車監銷管理,現場監銷注銷登記的校車并收回校車標牌。強化校車及駕駛人日常教育監督管理,規范學校門前交通秩序,嚴查校車交通違法行為,嚴防學生交通事故。

            四、推進安全管理規范化建設

            (一)細化公共場所安全標準和規范。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工作的若干意見》(發改高技〔2015〕996號)、《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條例》(國務院令第421號)、《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05號)、《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58號)、《天津市安全技術防范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規定,結合當前公共安全工作需要和存在的問題,安全監管、公安、教育、交通運輸、人力社保、商務、建設、文化、衛生計生、體育、旅游等部門進一步明確在公共場所安全方面的職責分工,研究制定和不斷完善符合全市實際的公共場所安全標準、工作規范。

            (二)加強公共場所安全監管責任落實。我市各級人民政府要將安全管理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督促推進,確保各項安全管理工作順利實施。安全監管、公安、國土房管、交通運輸、衛生計生、建設、宗教、文化、教育、體育、旅游等部門以及公交、軌道交通、鐵路、機場、港口等重點企業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管理職責,建立安全管理責任制,嚴格落實部門責任、企業責任和崗位責任,確保各項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取得實效。建立健全部門、單位長效工作機制,定期會商、定期通報情況、定期檢查,形成整體工作合力。


          (三)嚴格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在涉及安全管理的行政審批、設施建設、重大隱患整改等方面工作不力、失職瀆職的,依法依紀嚴肅追究相關單位、領導、人員的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城市水務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安全發展的重要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升城市水務安全保障水平,支持安全天津建設,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對水安全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資金投入逐年加大,水務工程管理水平穩步提高,供水、排水、防汛抗旱、農村水利、工程建設、水環境建設等方面得到了持續安全發展,連續多年未發生重大責任事故,為天津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水務保障。但是,按照新時期水安全理念和人民群眾對安全的要求,我市水務行業在城市供水、排水、防洪、工程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和薄弱環節。主要體現在:自來水廠使用液氯和液氨危險化學品消毒液,存在安全風險,且部分老舊供水管網存在尚未改造的問題;城市排水管網設施老化嚴重,塌管現象頻發,還存在與煤氣、燃氣等市政管網交叉問題,暗涵井管施工作業硫化氫中毒時有發生;出租房屋生產經營存在消防安全隱患;水務在建工程習慣性違章時有發生;基層安全監管人員配備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水環境安全不容樂觀,全市主要河流仍有70%以上劣于地表水環境質量V類標準,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僅為20%左右;防汛工程標準仍待提高,城市防汛排水能力不足;由于多年來我市未出現較大洪水,全員防汛安全意識薄弱,存在僥幸心理。

            二、總體思路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問題導向,按照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和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體要求,以防范事故發生為主線,以責任制落實、培訓教育和強化安全監管為切入點,以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為重點,狠抓水務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重要時段安全監管,及時消除各類事故隱患,堅決杜絕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減少一般事故,保障水務安全發展、持續發展。

            三、嚴格落實安全責任,倒逼安全工作落實

            (一)落實水務市場企業主體責任。按照《市水務局關于印發〈天津市水務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的通知》(津水安監〔2015〕17號),落實項目法人、施工單位等各參建單位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安全管理人員配備要求,同時要建立健全操作規程、隱患排查、消防管理、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等各項安全生產制度。落實供水企業主體責任,加大安全投入和職工安全培訓,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

            (二)落實局屬企事業單位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設立機構,配齊人員,加大投入,組織安全生產大檢查和隱患排查治理。做好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三)落實水行政主管部門監管責任。按照《天津市水務局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暫行規定》和《天津市水務局安全生產工作規則》(津水安監〔2011〕27號)等規定,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堅持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責任制度的要求,推動區縣落實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技術標準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指導、抽查區縣重點水務工程和重要運行設施安全生產工作。

            (四)實行更嚴格的安全考核。將安全水務建設工作納入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評價指標,納入各企事業單位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年終考核內容,進一步提高考核權重,把考核結果作為能力評價、選拔任用和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完善督查檢查、定量考核和評比獎懲制度,將年度安全生產事故控制指標等作為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一票否決”考核指標。

            (五)實行更嚴格的責任追究。堅持對安全隱患零容忍、整改不到位零容忍、責任不落實零容忍,依法從嚴從重追究違法違規、失職不作為行為和安全事故的相關責任,發生嚴重等級事故的相關企業不得進入水務市場。健全和完善相關責任人紀律處分、經濟處罰、行政處罰等綜合追責體系,嚴格落實事故查處、掛牌督辦、跟蹤督辦、警示通報、誡勉約談和現場分析制度,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處理結果。

            四、狠抓重點板塊安全,打造安全發展行業

            堅持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與專業監管相結合,進一步強化各專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堅持業務工作與安全生產同步謀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同步考核。繼續創新隱患排查工作方式,按照“四不兩直”的要求,采取專家助查、交叉檢查、聯合檢查等檢查督查方式,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部位的隱患排查治理力度。

            (一)狠抓城市供水安全。

            1.依據《天津市城市供水用水條例》,嚴格執行供水企業經營、歇業或停業許可制度,對已取得城市供水經營許可證的供水單位定期進行現場復審,監督供水企業生產經營和安全建設落實情況。

            2.加強水質監督檢查。按照單位自檢、行業監測、行政督查、公眾監督的工作原則,委托有資質的水質檢測機構進一步加大對供水水質的監督檢查,確保水質安全。

            3.完善供水應急體系建設。依據《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天津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通知》(津政辦發〔2014〕54號)、《天津市供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織推動各區縣水務局、供水單位等開展供水應急預案的修編、專家評審及備案工作,健全應急預案管理體系,并強化應急演練和搶險隊伍的建設。

            (二)狠抓城市排水安全。

            1.采取定期和日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安全生產大檢查和隱患排查,通過不間斷檢查解決安全責任不到人、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監督不及時和安全隱患整改不得力的問題。

            2.認真落實好施工前各項審批制度,抓好排水工程維修養護項目開工前安全生產協議及合同的簽訂,杜絕無效合同,嚴把施工準入關。

            3.堅持對危險源的辨識,強化對重點部位和環節的預知、預防和預控,建立健全隱患排查常態化、制度化工作機制,認真制定針對性強的安全技術措施、作業方案和緊急救援實施方案。

            4.按照市排水管理處井下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嚴格下井作業程序,執行各項管理規定,防范硫化氫中毒事故。

            (三)狠抓工程建設安全。

            1.嚴格市場準入,加強水務工程建設源頭安全監管。嚴格執行天津市水利工程安全生產條件市場準入管理有關規定,在招投標階段明確進入天津水利工程有形市場進行水利工程建設交易的施工企業,必須取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安全生產許可證、企業資質證及水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三類人員”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書。

            2.嚴格建設管理程序,工程建設開工前,項目法人必須編制安全生產措施方案,履行安全監督備案手續。建立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信用體系建設,對安全生產資格不達標、安全生產措施不到位以及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或造成公共安全隱患的企業記入不良行為記錄。

            3.切實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嚴查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機械設備、施工用電安全,突出預防坍塌、墜落、機械傷害、硫化氫中毒、觸電、火災等事故。

            (四)狠抓河庫運行安全。

            1.開展閘站設備設施完好率評定工作。

            2.根據閘站安全運行管理考核標準及水利工程管理市級考核標準,每年對閘站設備設施進行安全評價,同時,按照規范對閘站進行安全鑒定,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開展閘站安全鑒定,鑒定結果用于維修加固和除險加固的參照依據。

            3.按照水利部河道堤防工程管理通則的要求,開展堤防探測工作,特別是重點針對多年未治理段、堤身單薄段等堤防開展探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

            4.對于存在設備老化、堤身薄弱等情況的工程項目,列入各單位項目庫,根據下一年度維修資金情況優先予以解決。

            5.對急需解決的安全隱患,由各單位集中日常資金進行專項管理,確保工程設施的安全運行。

            6.加強啟閉設備、電氣設施等重點部位和重要設施的監測和巡查,加大生產檢查和隱患排查力度,定期排查事故隱患。

            (五)狠抓城市防汛安全。

            1.建立完善防汛責任制度,嚴格落實以我市各級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抗旱責任制,使職責任務覆蓋全市。

            2.加大防汛監督管理力度,完善監督檢查管理制度,提高防汛應急處置水平。

            3.調整充實市、區縣、鄉鎮三級防汛組織指揮機構,健全防汛工作社會保障體系。

            4.強化多層次防汛搶險力量建設,做大做強現有專業搶險隊伍,建設指揮通暢、行動到位的搶險隊伍。

            5.細化防汛應急預案,健全防汛抗旱應急響應機制。

            6.科學做好防洪調度,努力減少洪澇災害損失。

            7.增加防汛物資儲備,豐富存儲品種,提高物資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8.依法督促相關區縣人民政府加強蓄滯洪區監管,有效制止違法違規圍墾和建設項目,落實和完善蓄滯洪區巡視巡查機制,及時發現和處置蓄滯洪區內的違法違規行為,確保蓄滯洪區功能正常發揮。

            (六)狠抓水環境安全。

            1.不斷完善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地方行政領導負責制(河長制)各項工作制度,及時、準確掌握河道情況,對垃圾、排污、河道整治、綠化等由不同部門管理的水環境問題進行協調處理。

            2.充分落實各級河長的治理責任。由各級河長對河道管理范圍內的水生態環境治理和管理工作負總責,督導有關部門和單位切實履行職責,協調處理有關重大問題。同時要求各區縣進一步明確街鎮級河長。

            3.完善考核監督機制。按照我市實行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地方行政領導負責制考核暫行辦法及其實施細則,每月對各項指標進行考核,發現問題嚴格督查整改。考核成績每月上報市領導,通報各區縣及各有關單位。

            (七)狠抓水源地安全。

            1.嚴格執行于橋水庫封閉管理實施意見。

            2.加強水源地水質和水生物監測。

            3.完善天津城市飲用水水源地(于橋水庫)藍藻暴發應急預案,確保城市供水安全。

            (八)狠抓出租房屋(場地)安全。

            1.制定并出臺市水務局關于出租房屋(場地)安全管理辦法,嚴格規范出租單位與承租者合法合規從事租賃經營活動,嚴明主體責任和責任追究。

            2.加強對出租房屋(場地)的日常監管。特別是對經營涉及危險化學品和易燃易爆危險品的承租單位和個人,要建立隱患檢查與整改臺賬并報當地區縣監管部門備案,定期與區縣監管部門溝通聯系,聯合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經營行為。

            五、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提升工程設施安全水平

            切實加大安全生產投入。督促水利施工企業足額提取安全生產費用,落實安全生產措施和技術措施;水務工程運行單位設立安全專項費用,保證安全設施設備更新維護、人員培訓、安全生產達標工作需要。對威脅和影響安全生產老舊工程設施,要立項進行大修改造重建,并根據天津發展需要適時對工程設施進行提升改造。

            (一)抓緊實施急需建設的工程和項目。

            1.城市供水:一是為消除液氯、液氨使用安全風險,改造供水企業消毒設施和系統,力爭到2017年將現在產水使用的液氯和液氨全部置換為次氯酸鈉和硫酸銨。二是實現濱海新區雙水源保障。將南水北調二期工程與引灤入開、入塘輸水管線進行連接,為濱海新區核心區提供應急水源,計劃于2016年完成濱海新區引江供水二期工程建設(北塘水庫完善工程),為濱海新區發展提供供水安全保障。三是加強供水管網安全建設管理。加快友誼路、新興路等中心城區重點地區老舊管網改造工程。推進區域聯網供水管線建設,實現互聯互通。

            2.城市排水:一是以提高和改善老舊排水設施能力為目標,力爭在2016至2020年改造中心城區64.78公里老舊排水管網設施,解決中心城區排水設施存在的塌管頻繁、排水不暢、雨后積水等突出問題。二是全面排查煤氣、燃氣、熱力等市政管網穿越排水管道造成的安全隱患問題,督促相關產權單位落實整改。

            3.城市防洪:一是完善城市防洪圈。按照硬化、綠化、亮化的要求,加高加固西部防線,加快建設濱海新區一線海堤,使城市防洪標準達到200年一遇。二是加快防洪骨干工程建設。實施薊運河、潮白新河、子牙新河等一級行洪河道綜合治理,完成永定河泛區等重點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完成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夯實工程防御基礎。

            4.水環境:一是繼續推進清水河道行動各項工程。在完成年度治理任務的基礎上,對下一年的治理計劃進行補充完善,及時將新發現的污染源納入治理,確保治理效果。二是科學制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7年,完成全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的治理; 2020年,地表水體水質優良率達到25%以上,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劣于V類)斷面比例下降15個百分點。

            5.引灤水源地:實施于橋水庫入庫河口濕地建設工程,消減上游來水入庫污染物。對引灤明渠重點段河底淤泥實施清淤工程,開展于橋水庫水生物修復研究,指導水庫水生物的控制和管理,努力改善于橋水庫水質。

            (二)分步實施需要提升改造的工程和項目。

            1.城市供水方面:一是根據《天津市城市供水規劃(2011-2020年)》,計劃2016至2020年新建寧河水廠等水廠,改造凌莊水廠;新建供水管網500公里,改造老舊管網1000公里。二是按照《市發展改革委關于批復天津市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規劃方案的函》(津發改農經〔2014〕1237號),新建寧河新城水廠等農村供、配水廠,改建擴建邦均水廠等供、配水廠;新建聯村骨干供水管網1700公里,改造村內管網3400公里;新建、維修改造儲水池1.8萬座;建設5個區(縣)級水質檢測中心等。

            2.城市排水方面:一是繼續實施積水片改造工程。到2020年,對積水問題已得到初步緩解的8片合計10.93平方公里的積水片進行徹底治理,完成雨污水泵站、雨污水管網等剩余工程的建設。二是繼續實施合流制地區改造工程。到2020年,對市內六區17片合流制地區進行改造治理。三是地下調蓄池工程。在五大道片區、中山路以北片區新建地下調蓄池。

            六、強化安全保障措施,增強安全軟實力

            (一)完善規章制度和行業標準。各從業單位對已有的法規規范要認真執行到位,監督管理部門在執法檢查中要依法依規、不打折扣地開展監管。同時,結合我市水務工程安全實際,研究制定水務工程施工安全防護設施標準等制度。

            (二)加強水務安全信息化建設。在城市供水方面,推動供水單位利用信息手段加強產水過程的質量控制;對水廠液氯、液氨使用實施聯防聯控,確保供水水質、設施設備運行安全。骨干水廠實現供水水質、水量及水壓的實時監控。

            在城市排水方面,繼續實施重點積水片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完善泵站遠程監測系統以及遠程控制系統,最終構成泵站安全運行實時信息化監控監管體系,有效提高排水自動化運行管理及安全生產水平。

            在工程建設方面,推進建立企業安全生產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危險源數據庫,搭建行政主管部門與企業間安全信息互聯互通的平臺;建設水務工程視頻監控信息系統,實現與水務業務管理平臺整合,實時掌握工程情況、水文、天氣、雨量、水情等信息,做好工程安全生產監控工作。

            在水環境方面,建立水環境監管平臺。搭建覆蓋全市一、二級河道的水生態環境監管信息統一采集、管理、分析、考核平臺,形成完整的信息采集與錄入、考核評分、整改督辦、考核通報等的業務功能體系,推進水環境管理向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進一步完善水質在線監測系統,逐步建立起覆蓋全市范圍內河道、水庫、排污口的在線監測系統,提高水環境管理水平。

            (三)強化安全教育培訓。進一步加大市和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安全生產監管人員和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生產作業人員特別是農民工的安全培訓力度。強化對水利施工企業“三類人員”的培訓考核管理,嚴格執行崗前培訓、持證上崗制度,切實提高水利安全生產監管人員的業務素質,強化生產一線從業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與防護技能。

            (四)構建水務安全文化。大力倡導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安全文化,營造人人重視安全、人人維護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深入宣傳推廣安全生產經驗。積極推進多層次創建行動,加快建設安全單位、安全工地、安全班組等。組織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宣傳教育及安全生產月等活動;加大安全文化創建力度,使安全和應急教育進基層、進班組、進工地;開辟安全生產宣傳專刊和專欄,促進全員安全意識的全面提高。

           

          供氣供熱供電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供氣

            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十二五”以來,我市不斷加大供氣安全監管力度,狠抓法規制度建設,按照國家和行業管理要求,制定修訂了《天津市城鎮燃氣供氣設施運行管理標準》(DB/T29-119-2011)、《天津市住宅燃氣應用技術規程》(DB29-214-2012)、《天津市燃氣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啟動了《天津市燃氣管理條例》的修訂準備工作;開展城鎮供氣設施運行管理標準、城鎮燃氣供氣服務管理標準評價。狠抓安全教育宣傳,15個工種、22個崗位全部持證上崗;每年開展燃氣安全宣傳周活動。狠抓關鍵環節,改造舊管網500公里,改造居民戶內管道19.4萬戶,更換戶內灶具連接管140萬戶;建成高壓管線維護搶修中心。截至目前,全市燃氣居民用戶354萬戶,工商業用戶3.8萬戶,管道總長1.74萬公里,操作人員約5000人。

            同時,在供氣安全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燃氣管線違規占壓現象突出;居民戶內燃氣設施私自拆改等造成的安全隱患依然較重;第三方施工造成的事故多發;液化石油氣儲配站設施老化、管理滯后;天然氣資源配置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以《安全天津建設綱要(2015-2020年》為指導,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根本出發點,以建立健全安全供氣長效機制為主線,組織燃氣經營企業及各方面力量,切實解決制約供氣安全的突出問題,全面提升燃氣行業安全供氣保障水平,實現各類事故逐年下降,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

            三、重點任務

            (一)嚴明行業安全供氣標準。嚴格執行《城鎮燃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83號)、《天津市燃氣管理條例》,修訂《天津市城鎮燃氣供氣設施運行管理標準》、《天津市城鎮燃氣供氣服務管理標準》(DB/T29-99-2009)等標準規范。制定天津市城鎮燃氣安全保護范圍劃分標準、燃氣燃燒適應性測試規程,搭建內容完善、重點突出、覆蓋全面的標準體系。

            (二)強化制度建設。

            1.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安全供氣職責,創新燃氣管理體制和機制,下放燃氣行政管理職權。建立天津市燃氣安全宣傳周制度。強化燃氣經營企業安全供氣主體責任及保障制度。強化燃氣安全使用和燃氣設施監管。明確燃氣經營企業對燃氣用戶的指導、培訓、維護等責任。進一步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2.落實燃氣經營企業安全供氣主體責任。嚴格燃氣經營企業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運行、維護、搶修人員必須通過專業培訓合格、持證上崗。燃氣經營企業必須配備與經營項目、供應規模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強化日常監管,完善企業燃氣設施運行管理、人員培訓、管線設施巡查、服務管理等制度。嚴格執行《天津市住宅燃氣應用技術規程》。

            3.全面實施戶內燃氣安全隱患治理。采取區縣人民政府組織、燃氣經營企業實施、燃氣管理部門協調配合的模式,實施戶內燃氣安全隱患治理。將戶內隱患整改納入文明社區建設考核指標,實施一票否決。

            4.開展城鎮燃氣管道設施占壓清理整治。在市城鎮燃氣管道設施占壓清理整治攻堅戰推動小組領導下,各區縣人民政府承擔主要責任,燃氣經營企業承擔主體責任,全面完成3年清理任務。制定城鎮燃氣管道設施占壓清理整治專項方案,推動組織實施,一地一策,根據各區縣實際情況,分類解決。

            5.開展燃氣行業供氣設施運行管理評價。建立每兩年一次評價的工作制度,評價覆蓋率達到100%。加強日常巡查,及時發現隱患,督促整改落實。

            6.加強反恐、應急管理。嚴格執行反恐怖防范管理規范,制定實施細則,切實落實反恐怖防范各項工作。組織燃氣經營企業及時制定修訂應急預案,配齊應急物資、人員、設備等,定期開展應急演練。

            7.組織推動本市燃氣行業在線監測平臺建設。對本市所有燃氣經營企業的重點區域及儲存、調壓等重要設施進行實時在線監測。到2016年6月,完成市和區縣燃氣管理部門和燃氣經營企業的視頻監控系統、數據在線監測系統的建設并投入使用。實現燃氣行業在線監測系統覆蓋本市所有燃氣經營企業,對燃氣設施的溫度、壓力、流量等工藝數據及工藝崗位操作狀況實施動態監控。

            8.制定天津市燃氣安全運行管控規則。為加強我市城鎮燃氣安全運行的管控,督促燃氣經營企業加強城鎮燃氣供氣設施管理,防止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根據《城鎮燃氣管理條例》、《天津市燃氣管理條例》和《天津市城鎮燃氣供氣設施運行管理標準》,制定天津市城鎮燃氣安全運行管控規則,2016年全面實施。

            (三)強化組織保障。

            1.加強燃氣管理隊伍力量。在中心城區和環城四區明確燃氣管理部門,健全市和區縣兩級燃氣管理體制。落實區縣燃氣建設工程質量安全職能。對已設立燃氣管理部門的濱海新區、武清區、寶坻區、寧河區、靜海區、薊縣,配齊具備專業技術知識的管理人員。

            2.加強從業人員安全培訓。對燃氣經營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以及運行、維護和搶修人員定期開展培訓,確保培訓率達到100%。強化已取證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率達到100%。加大日常檢查力度,保障企業人員嚴格遵守持證上崗制度。

            3.開展燃氣安全宣傳活動。將每年11月7日定為燃氣安全宣傳周啟動日,建立燃氣安全宣傳常態機制。落實各區縣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工作職責,開展全方位的燃氣安全宣傳活動。

            4.整合液化氣儲配站經營企業。引入國有大型企業,對液化石油氣儲配站進行區域性整合,健全液化氣站整改關停制度,對設施陳舊、管理水平低的企業及時清出市場。在中心城區建設液化石油氣供氣站,形成依法合規的供應渠道,滿足中心城區用戶換氣需求。

            (四)發揮科技作用。

            1.建立綜合調度管理系統。采用科技手段,建成全方位、動態服務于生產管理、運營指揮調度并能實時監測、監控采集全市燃氣供應系統信息的綜合調度管理系統。

            2.完善監控及數據采集(SCADA)系統。建成集測量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集成控制系統,實現燃氣管網的實時中央監控和管理調度。

            3.建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平臺,將各區域管網和設施數據信息進行共享整合。

            4.建立車輛監控全球定位系統(GPS)。建立應急事故搶險車GPS系統,并將GPS定位搶險車、地理信息系統和調度管理系統相結合,實現統一調度指揮、快速到達事故現場,并實時跟蹤搶險車進行事故搶修。

            (五)實施安全供氣建設重點工程。

            1.加大老舊管網改造力度。將全市所有燃氣經營企業老舊管網納入改造范圍,不斷加大改造資金投入,計劃每年改造舊管網100公里、戶內管3萬戶。

            2.建立高壓輸配“一張網”運行機制。推進燃氣高壓管網管線整合。通過建設高壓干線、支線、連接線等,形成互聯互通的高壓管網格局。

            3.加強燃氣維護搶修設施建設。建設燃氣設施安全運行監控系統,實現全市統一調度。建設燃氣高壓主干管網搶修中心3座、高壓管網維護站6座,切實保障設施安全穩定運行。

           

          供熱

            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我市集中供熱事業有了長足發展,截至2014年底,全市供熱面積3.61億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90.4%,其中中心城區集中供熱普及率97.9%。全市共有供熱單位240家,鍋爐房381座。供熱管道總長度19242公里。

            同時,在供熱安全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供熱用熱安全執法專業監管隊伍尚未建立;隨著燃氣鍋爐數量的增加,危險點源增多;使用15年以上的老舊管網約4544公里,接近總量的四分之一,2014至2015年供熱季因管網老化造成的事故達116起。

            二、總體思路

            落實供熱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明確屬地管理職責,組建市和區縣兩級執法隊伍,加強對危害供熱設施安全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加大老舊熱源和管網更新力度,逐步建立供熱地下管線地理信息系統,抓好職工安全操作培訓。完善應急機制,加強應急演練。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供熱安全制度建設。

            1.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按照《天津市安全生產條例》、《天津市供熱用熱條例》和《安全天津建設綱要(2015-2020年)》的要求,供熱行業必須堅持安全第一的理念,依法開展各項供熱安全生產,提升安全能力,強化安全保障。

            2.嚴格執行供熱安全各項制度。供熱企業嚴格落實《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G0001-2012)、《鍋爐使用管理規則》(TSG G5004-2014)和市供熱辦公室《關于印發〈天津市供熱管線巡查管理辦法〉的通知》(津熱辦〔2014〕32號)。對于燃氣供熱企業,按照市供熱辦公室《關于下發〈天津市供熱行業燃氣熱水鍋爐供熱運行技術指南〉(試行)的通知》(津熱辦〔2012〕89號)的要求,確保燃氣鍋爐房安全穩定運行。

            3.出臺天津市供熱管理辦法。進一步建立完善供熱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明確各部門、各單位在安全生產中承擔的職責和任務分工,對供熱安全監督、執法檢查和考核評價等工作進行細化。

            4.出臺天津市供熱設施安全運行管控規則。明確供熱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保障供熱設施安全穩定運行,制定鍋爐房安全管理制度、管線巡線制度、應急管理等工作實施細則。

            (二)加大供熱安全設施投入。

            1.安全設施建設。

            (1)技防設施。供熱企業必須在熱源、換熱站等重點部位普及視頻監控,設立各類遠程傳感裝置,保持監控設備正常工作。

            (2)報警設施。燃氣鍋爐房必須安裝燃氣泄漏自動報警裝置、自動排氣裝置等安全設施,時刻保持燃氣報警裝置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安置防爆型照明設備,保證應急狀態照明。

            (3)管網檢測設施。大型供熱企業應配備紅外線成像儀等先進測漏設備,定期檢查管網。

            2.消防和應急設施建設。按照消防部門要求配備相應種類和數量的消防設施,并培訓操作人員正確熟練使用各類消防設施,定期演練。按照集中供熱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要求,配置必需的應急機具、車輛和物資,配備搶險專業工具、設備和車輛,并定期維護,保持良好狀態。

            3.監測平臺建設。發揮供熱計量與能耗監測管理平臺作用,通過平臺二期建設實現監管范圍覆蓋全市所有熱源,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對供熱企業安全生產實現24小時信息化監控監管。

            (三)加強供熱安全重點工程建設。

            1.老舊設施改造。加快推進老舊熱源和供熱管網更新改造,消除管網事故隱患,采取市和區縣財政出資鼓勵、供熱企業投資建設的方式,每年更新老舊管網(包括庭院管網)100公里。對年久失修和存在安全隱患的供熱鍋爐房實施改造或并網。

            2.信息系統建設。“十三五”期間建立和完善管網漏水報警系統。逐步建成供熱地下管線地理信息系統,數字化管理地下供熱管線的空間位置、使用年限、材質等信息,為合理安排管網改造和更新提供科學依據。

            (四)加強供熱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建設。

            1.強化各區縣人民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建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供熱屬地管理責任體系。各區縣嚴格落實供熱屬地管理職責,切實做好冬季供熱安全生產的組織、管理和協調。組織專門力量,加大巡查力度,及時處置或上報涉及安全生產的重大問題,把握好全區供熱穩定大局。

            2.強化市和區縣供熱辦的行業監管責任。

            (1)監督檢查。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供熱安全生產大檢查,重點組織好夏季檢修、供熱準備期、供熱運行期的監督檢查以及安全制度落實情況等專項督查。

            (2)供熱執法。加強供熱執法隊伍建設,盡快建立市和區縣兩級供熱執法機構,配齊相應執法人員編制,開展供熱安全執法工作,加大違規處罰力度。

            (3)評價考核。每年對供熱企業安全管理工作進行考核,對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的企業進行約談和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到位和不達標單位注銷供熱許可。

            (4)輿論宣傳。利用公仆接待日、公仆走進直播間、每周電臺連線等互動活動,宣傳用熱安全知識,解決居民的難點問題,推廣供熱服務標準化,營造熱心為民服務的氛圍。

            3.強化供熱企業的安全主體責任。

            (1)人員配備。全市供熱企業必須明確安全監管責任人,配齊安全管理崗位和人員。

            (2)安全細則。進一步完善供熱站點和熱力管網安全運行管理、企業應急預案、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隱患排查、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等制度。

            (3)重點部位。嚴格執行鍋爐房安全保衛制度,熱源、燃氣調壓柜等重點部位嚴禁外來人員進入和接近。

            (4)安全培訓。強化供熱行業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意識,抓好各種安全操作培訓。燃氣鍋爐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通過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術,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供電

            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我市加大電力建設和投資力度,電力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電網結構日益完善,裝備水平大幅提升,供電能力和供電的可靠性顯著提高,為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我市已連續9年沒有拉閘限電,全社會用電量從2005年的384億千瓦時到2014年增長為794億千瓦時,全市最大用電負荷從2005年的611萬千瓦到2014年增長為1308萬千瓦。供電企業電力安全生產意識不斷加強,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電網運行風險預警管控等機制,開展設備狀態檢修,加強設備運行巡視、電力設施保護、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等工作,構建標準化配電搶修機制和分層分級保電機制,實現了人身、電網、設備安全。但與此同時,我市供電安全也面臨以下問題和挑戰:

            (一)電網建設難度加大,工程進度滯后影響供電安全。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我市規劃了一批電網工程,但受城市化建設快速發展進程中土地、空間資源日益稀缺等因素影響,電網建設的難度大大增加,造成工程未能按期完工和用電需求不能充分滿足,影響到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供電安全。

            (二)外部運行環境復雜,電網安全穩定供電壓力增大。近年來,我市各類私搭亂建侵占電力設施保護區、挖建魚池浸泡桿塔、線下堆物侵犯安全距離、未經審批施工破壞電網等違法現象增多,這些行為嚴重影響了電網供電和公共安全,威脅人員生命財產安全。

            (三)存在供電薄弱環節,仍需加強配電網建設和改造。當前,配電網供電能力基本能夠滿足現有用戶用電需要,但空間分布不夠均衡,城區配電網結構需要進一步梳理,農村地區10千伏單輻射線路仍需加強改造,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還需提高,規模效益尚未得到充分體現。

            (四)部分重要用戶供用電安全存在薄弱環節。有的用戶自備電源配置不到位,設備校驗、試驗和缺陷整改不及時,部分化工、金屬冶煉企業缺乏非電性安保措施,應急預案疏于演練,人員對設備熟悉程度不夠,不能有效、及時啟動應急設施。同時,重要用戶初始認定還需規范,安全性評價標準尚未形成,需要進一步加強重要電力用戶管理。

            二、總體思路

            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等電力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開展排查治理安全隱患,夯實安全生產管理基礎,加強設備運行維護管理,增強電力應急處置能力,加強重要用戶供用電、電力建設施工等重點領域管理,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安全可靠供電和安全生產穩定局面。

            三、重點任務

            (一)做好電網專項規劃銜接。落實《天津市電力設施保護條例》要求,做好電網規劃與我市“十三五”規劃和各級各類城鄉建設規劃的銜接。將電網規劃納入我市和各區縣“十三五”發展規劃,對規劃電力設施和電力高壓走廊用地進行控制和預留。

            (二)營造良好電網建設環境。繼續發揮市和區縣兩級電網建設領導小組、新農村電氣化建設領導小組的作用,統一領導,分工協調,及時解決電網規劃、建設等方面的重大問題;繼續擴大各區縣電網發展基金的規模,研究制定其他支持電網建設的政策、措施。

            (三)加強電網運行維護管理。供電企業及其他電力設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按照國家規范和技術標準對電力設施進行巡視、維護、檢修,健全電力系統突發事件應急機制,針對電力生產運行中的薄弱環節,定期進行反事故演習,提高處理事故的能力,完善專項應急預案,制訂“黑啟動”預案,并定期組織開展相關應急演練。

            (四)加強電力設施保護工作。以《天津市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出臺為契機,進一步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各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協同配合,完善電力設施保護長效工作機制,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全社會維護電力設施安全的守法意識,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破壞電力設施的違法犯罪行為,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五)加強重要用戶管理工作。探索建立政府電力管理部門、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能源監管部門、電力公司聯合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機制,強化隱患整改通知的權威性和效力,提高用戶設備隱患整改率,確保用戶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加強重要用戶應急預案檢查、演練和自備應急電源檢查,研究制訂重要用戶供用電安全性評價相關標準。

           

            (六)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依靠科學技術,堅持全國統一的電力技術標準、技術規范和電網安全技術手段,加強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基礎,提高電力系統抗風險能力。重視電網二次系統的同步配套建設,加強電網安全的監控和保護。加快智能電網建設,探索智能電網創新示范區運營模式,打造能源流、信息流廣泛互聯的城市能源互聯網樣板。

            四、重點工程

            (一)亟須加快建設的工程項目。

            1.加快推進入津特高壓工程建設,相關單位和區縣密切配合,力爭蒙西-天津南、錫盟-山東特高壓工程于2016年內完工。

            2.加快靜海500千伏變電站及環保園等220千伏出線工程的建設,完善靜海地區電網結構,提升供電能力,解決500千伏吳莊乙站、220千伏迎豐站重載問題。

            3.加快南蔡、雙青等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完善西部分區電網結構,緩解500千伏北郊、吳莊甲站,220千伏武清、大孟莊、石各莊站重載問題,解決西部分區安全供電問題。

            4.加快萬年橋輸變電工程、板橋至中船東線路工程實施,完善濱海地區電網結構。

            5.加快220千伏葛府雙回線破口進入板橋站工程,消除濱海500千伏變電站和孟港后站220千伏短路水平超標風險。

            6.做好農村電網低電壓治理工作,加大配電網的建設改造力度。

            (二)“十三五”電力建設規劃。“十三五”期間,天津電網新建、改擴建110千伏、35千伏變電站160余座,天津電網10千伏公用配電變壓器新改建1000余臺,10千伏配電網規劃新建改造長度約4000公里。合理安排項目投產時序,控制投資節奏,穩步提升配電網供電能力,變電站負載率更加合理。加強網架結構建設,35千伏單線單變變電站徹底消除,10千伏聯絡率達到100%;加大老舊設備改造力度,提高配電網裝備水平,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達到100%。到“十三五”末,配電網薄弱的問題得到明顯改善,配電網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繼續得到加強,電網安全可靠供電的基礎進一步夯實,配電網供電可靠率和綜合電壓合格率進一步得到提升。

           

          油氣運營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依據《安全天津建設綱要(2015-2020年)》,結合我市油氣運營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本方案中油氣運營是指加油站、加氣站和油庫。市安全監管局承擔油氣運營安全監督管理綜合監管責任,市商務委承擔加油站(油庫)行業監管責任,市建委承擔汽車加氣站行業監管責任,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局、市國土房管局、市環保局、市市場監管委、市公安消防局、市公安交管局、市交通運輸委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分別承擔專項監管責任。

            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幾年,隨著我市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加油加氣站(油庫)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更加合理優化。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市擁有成品油、原油經營資質企業共計1111家,其中成品油、原油批發倉儲企業69家,成品油零售企業1042家(含加油船2條),油庫54座;建成各種類型的加氣站近50座,為全市250萬輛機動車提供加油加氣服務。

            我市油氣運營工作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發展理念,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油氣安全運營的保障能力。一是強化安全運營監管。嚴把區縣初審關,實行行政許可現場核查,嚴格企業經營資格年檢制度,2014年成品油經營企業年檢率達到97.2%。二是強化安全設施建設。在加強傳統消防、安全監管措施的基礎上,逐步推動視頻監控、可燃氣體監測以及油氣回收等安全設施建設,其中油氣回收系統覆蓋率已達90.6%。三是強化安全生產培訓。注重發揮成品油協會作用,定期舉辦成品油行業安全管理資格培訓以及員工技能競賽活動,兩年來累計培訓2000余人次。四是強化市場檢查治理。市有關部門針對無證無照經營、證照不全、違法違規建設等非法經營開展專項整治,兩年共取締非法加油加氣站點30余個,努力維護成品油市場秩序。

            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安全意識淡薄。有的加油加氣站沒有將安全生產放到第一位,員工對突發情況處置程序不了解,安全生產操作規程未嚴格落實。二是安全設施陳舊。尤其是一些社會加油加氣站設施簡陋、管理滯后,亟待提升改造。三是存在安全隱患。部分非法建筑占壓加油加氣站周邊紅線,成為油氣安全運營的隱患。四是非法經營活動屢禁不止。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時有發生,市場檢查監管力度仍需加大,并需建立起長效機制。

            二、總體思路

            (一)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安全天津建設,本著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進一步推進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強化安全管理制度建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隱患,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遏制油氣安全生產事故,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二)基本路徑。重點把控三個路徑:一是嚴把市場準入。科學制定網絡規劃,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嚴格區縣初審,落實現場勘查,實行安全許可“一票否決”。二是嚴守企業規章。強化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強化現場安全操作規程,確保企業不踩安全“紅線”。三是嚴格政府監管。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責任,健全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實行責任追究制度。

            (三)建設目標。通過嚴格準入、檢查、監管等環節,促使油氣運營防護措施得到全面推行,違法違規加油加氣活動得到徹底查處;防止一般事故、遏制較大事故、杜絕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事故隱患排查率、一般事故隱患治理率和重大事故隱患監控率均達100%。

            三、重點任務

            (一)嚴明行業安全生產標準。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通知》(安監總管三〔2011〕24號),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加油加氣站(油庫)應從10個方面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1.法律法規和標準。加油加氣站(油庫)應及時識別和獲取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及本市相關文件,并及時傳達給相關方。

            2.機構和職責。加油加氣站(油庫)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建立“一崗雙責”,與員工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對實現情況進行定期考核,予以獎懲。

            3.風險管理。加油加氣站(油庫)應建立風險管理制度,針對隱患治理項目,做到“五定”,即定臨時防范措施、定整改時間、定整改方案、定整改負責人、定資金來源。

            4.管理制度。加油加氣站(油庫)應建立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并定期進行評審和修訂,確保有效性和適用性。

            5.教育培訓。加油加氣站(油庫)應每年制定安全培訓計劃,建立員工安全教育培訓檔案并保存培訓記錄。

            6.生產設施。加油加氣站(油庫)應確保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并嚴格執行設備設施(含安全設施)管理制度。

            7.作業安全。加油加氣站(油庫)應對危險性作業活動實施作業許可管理,嚴格履行審批手續。

            8.職業健康。加油加氣站(油庫)應制定職業危害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從業人員健康監護檔案。

            9.危險化學品管理。加油加氣站(油庫)應對所有危險化學品建立危險化學品檔案,嚴格執行危險化學品儲存、出入庫安全管理制度。

            10.事故與應急。加油加氣站(油庫)應建立應急指揮系統,實行分級管理。

            加油加氣站(油庫)經營單位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嚴格落實標準化建設要求。政府有關部門要履行指導、督促和檢查職責,推動企業將標準落實到位。市商務委要將加油站(油庫)各項標準量化為企業資質年檢指標,以年檢推動標準化建設,同時負責督促指導企業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計劃的落實。市建委按照《天津市城鎮燃氣供氣設施運行管理標準》(DB/T29-119-2011),對汽車加氣站的設施運行管理進行綜合性評價,并出具評價報告。市安全監管局、市建委、市公安消防局負責指導推動加油加氣站(油庫)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督促企業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標準,并進行定期檢查,對不符合建設標準的企業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經限期整改后仍不能達標的,依法撤銷相關資質。

            (二)強化安全生產制度建設。

            1.在企業層面,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加油加氣站(油庫)應建立健全包括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生產獎懲制度、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風險管理制度等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確保油氣安全運營有章可循。

            (2)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加油加氣站(油庫)應建立健全卸油作業安全操作規程、加油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油罐計量安全操作規程、動火作業安全規程、電氣作業安全規程,使企業安全生產達到標準化、規范化,堅決杜絕安全事故發生。

            2.在政府層面,狠抓兩個環節。

            (1)嚴格履行審批程序。一是嚴格加油站(油庫)審批程序。市規劃局對加油站(油庫)建設規劃進行行政許可,依法拆除未經規劃許可的各類設施。國土部門依法對加油站(油庫)項目用地辦理用地手續。市市場監管委對加油站(油庫)進行注冊登記,對加油站的計量器具、壓力容器和油品質量進行檢查檢定。市安全監管局對加油站(油庫)從事危險化學品經營進行行政許可,并對其安全生產情況進行檢查整治。市公安消防局對加油站(油庫)進行消防審核、驗收審批和消防安全監管,對存在火災隱患的單位依法督促進行整改。環保部門加大事中事后監管力度,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依法進行查處。市氣象局對加油站(油庫)防雷設施建設進行檢查和驗收。市建委對加油站土建部分進行驗收并出具備案書。市商務委依據各專業職能部門的專項審核意見,依法頒發加油站經營資格證書,對油庫進行初審上報,由商務部對油庫頒發批發倉儲經營資格證書。二是嚴格加氣站審批程序。發展改革部門負責辦理燃氣汽車加氣站備案(核準)手續。規劃部門負責辦理燃氣汽車加氣站規劃手續。國土部門負責辦理燃氣汽車加氣站用地手續。商務部門負責對油氣合建站出具意見。市場監管部門負責燃氣汽車加氣站工商注冊登記,核發壓力容器使用登記證、壓力表檢測證、安全閥檢測證、氣瓶充裝許可證,出具壓力管道檢測報告、防雷防靜電檢驗報告,對充裝管理人員、作業人員進行考核,并核發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交通運輸部門負責核發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許可證,對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企業押運人員、駕駛人員進行培訓并核發從業資格證。公安交管部門負責確定運輸時間和運輸路線,核發危險化學品運輸許可證。公安消防部門負責核發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意見書和建設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對操作人員進行消防教育培訓并核發消防教育培訓證書。建設部門負責出具工程審核意見書、燃氣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書,負責燃氣經營許可的審批,出具燃氣經營許可證、準銷證,負責對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考核,發放培訓合格證書。安全監管部門負責對新建、改建、擴建汽車加氣站項目進行安全條件審查,負責對汽車加氣站主要負責人、管理人員進行安全生產資格培訓,并核發安全生產資格培訓合格證。

            (2)強化安全生產事中事后監管。一是實行等級評定制度。市安全監管局負責組織開展油氣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認定,引入第三方評審機構,進行統一檢查、驗收和打分,并頒發達標證書和牌匾。在此基礎上,建立油氣企業安全生產等級評定制度,實行安全生產等級管理,對達不到安全標準化建設條件的油氣企業列入“黑名單”,并定期向社會公布,實行動態管理。經限期整改后仍不能達標的,依法予以撤銷相關資質。二是實行應急預案制度。市安全監管局負責編制我市加油加氣站(油庫)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制作應急預案宣傳普及材料,并向社會公布。每年定期舉行油氣運營安全生產應急演練活動。三是實行專項整治制度。市安全監管局牽頭,市商務委、市建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委、市公安消防局等有關部門參與,定期對全市加油加氣站(油庫)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檢查整治,對違法違規建設和經營的加油加氣站(油庫),依法進行嚴肅處理。健全專項整治部門協調機制,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并對典型案件予以曝光。各區縣人民政府要切實負起屬地監管責任,加大對非法加油、加氣行為的打擊取締力度,維護油氣市場安全運營秩序。

            (三)強化組織保障。

            1.充實安全管理人員。一是建立安全生產專兼職隊伍。加油加氣站(油庫)應配備專職安全員,開展企業安全檢查和突發事件前期處置工作。二是建立安全生產監管執法隊伍。市有關部門應明確專人負責油氣運營安全生產檢查工作,定期組織培訓學習,提升安全生產執法水平。三是建立安全監管志愿者隊伍。有關行業協會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組建消防安全志愿服務隊,開展油氣安全運營知識宣講活動。

            2.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市財政局要統籌商業、科技等資金,專門用于加油加氣站(油庫)安全設施的改造提升及安全教育培訓等工作。

            3.強化督促指導。市安全監管局組織相關部門定期開展安全治理工作,對違規單位查處到位;對群眾反映強烈和屢查屢犯的典型問題進行掛牌督辦,建立完善約談制度,確保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態化。

            4.搞好安全培訓。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建委應依托相關行業組織,針對安全技能和應知應會知識,在全市加油加氣站(油庫)行業內開展安全管理專兼職隊伍全員培訓,3年內實現全市企業安全員輪訓全覆蓋并持證上崗。

            5.開展輿論宣傳。市有關部門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利用網絡媒體、報紙雜志、標語橫幅、板報讀本等多種途徑,強化油氣安全生產知識宣傳,推廣標準化建設典型經驗,宣傳油氣行業發展規劃,加大對成品油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曝光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四)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堅持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的原則,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提高油氣安全運營水平。

            1.完善運行監測系統。市商務委以商業綜合信息平臺為載體,將加油站、油庫基本信息集合起來,并對企業的銷售、儲存等運營信息進行監測分析,及時掌握成品油市場運行走勢,確保我市成品油市場穩定。

            2.建立視頻監控系統。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加油加氣站(油庫)應在車輛出入口、加油加氣區、儲油區和收銀區等關鍵部位安裝高清攝像頭,視頻安防監控范圍達到全覆蓋。

            3.建立地理信息系統。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要利用商業地理信息平臺,將加油加氣站(油庫)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基本情況,用電子地圖的形式標注出來,使其坐落位置一目了然。

            4.建立氣瓶管理系統。市市場監管委在現有工作基礎上,盡快投用車用氣瓶信息化管理系統,有效控制非法安裝車用氣瓶、超期未檢或檢驗不合格以及報廢的車用氣瓶充裝,防范事故發生。

            (五)安全生產建設重點工程。

            1.推動加油站儲油罐更新改造。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市環保局牽頭,市商務委參與,用兩年左右時間,完成全市1000座加油站地下油罐單層罐改為雙層罐或設置防滲池工作,達到環保、安全的標準。

            2.推動社會加油站安全設施提升。市商務委要針對設備設施簡陋、防護措施薄弱、安全風險較高的社會加油站,推動中石化、中石油等大企業,采取聯營、兼并、收購等方式,幫助其改造提升安全運營設施。5年內改造提升社會加油站100座,提高社會加油站安全運營等級。

          3.推動油庫實施遷建。各區縣負責組織開展油庫與居民區安全距離調查工作,對處于城市建設區內、被居民社區包圍,且不符合國家安全強制標準要求的油庫,聯合規劃、國土房管、商務部門促其遷址重建。根據各區縣排查情況,力爭5年內推動10座油庫遷建,進一步降低安全運營風險。

           

          特種設備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安全發展的重要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推進特種設備安全建設工作,完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體系,切實提高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有效性,督促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努力防范重大事故和重大影響事件發生的風險,保持全市特種設備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我市特種設備安全現狀。近年來,我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特種設備安全形勢平穩可控,實現了特種設備事故穩中有降,為促進全市安全生產狀況的整體穩定作出了應有努力。截至2015年6月底,我市在用特種設備總量達到188866臺(不含壓力管道和氣瓶),同比增長7.4%。其中:鍋爐10556臺,壓力容器54531臺,電梯71794臺,起重機械34910臺,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16670輛,大型游樂設施392臺(套),客運索道13條,壓力管道21173單元,另有氣瓶506403只。我市現有各類特種設備生產單位875家,使用單位19534家。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117人,各類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73家。

            (二)存在的問題。在新常態下,面對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更高要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還存在一些與安全發展不適應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企業的誠信觀念和安全意識還比較淡薄,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還不到位;二是安全監察工作基礎還比較薄弱,目前市和區縣兩級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均沒有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專項經費,有限的監管力量與設備數量快速增長的矛盾日益凸顯;三是檢驗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待提高,檢驗檢測對安全監察工作的技術支撐作用還需增強。

            二、總體思路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總體部署,牢固樹立安全生產工作紅線意識,從嚴明規范標準、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組織保障、加大科技支撐、建設重點工程等方面入手,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著力強化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大型游樂設施、客運索道等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效能,努力實現政府統一領導、行業安全管理、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社會監督支持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新格局,持續改善特種設備安全形勢,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大局。

            三、重點任務

            (一)嚴明特種設備安全生產標準。

            1.制定特種設備安全評估地方標準。在全面貫徹執行現行有效的特種設備安全標準、安全技術規范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特種設備安全評估機制,充分發揮標準的規范作用,明確評估流程、判定依據、綜合結論和評估結果運用等要求,為特種設備的安全運行提供有效的支撐與保障。結合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等國家標準,制定相關地方標準,完善我市電梯安全評估標準體系,通過安全評估確定電梯安全風險,為我市在用電梯安全管理和老舊住宅電梯大修改造更新提供技術支持。制定超設計壽命及使用年限超過20年的壓力容器的安全評估標準,填補安全管理漏洞,確定壓力容器風險等級,為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提供技術支撐,提高壓力容器安全運行水平。

            2.制定電梯維保質量抽查地方標準,明確電梯維保質量抽查的項目要求和抽查規則,規范現場抽查行為,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治力度,及時將抽查結果向社會公布,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通過市場手段推動電梯維保單位的優勝劣汰,促進電梯使用單位和維保單位排查并消除隱患,提高電梯維保質量,確保電梯安全運行。

            3.制定電梯保障性檢驗和特種設備應急檢驗地方標準,為重大活動、重要時段、重要會議的保障性檢驗和突發性災害發生后的應急檢驗工作提供基礎支撐,增強檢驗工作的規范性和有效性,提高大型活動和重要接待任務的電梯安全保障水平,增強妥善應對突發性災害和災后重建的能力。

            (二)依法依規加強制度建設。

            1.落實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安全主體責任。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是特種設備安全的責任主體,單位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特種設備安全全面負責。企業要健全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并運行安全管理體系,落實安全崗位責任;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及臺賬,認真分析特種設備安全狀況,采取有效措施,排查并消除安全隱患;加強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定期開展特種設備事故應急專項預案演練,提高事故應急救援和處置能力。

            2.強化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全面強化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大型游樂設施、客運索道等特種設備的安全監察,將安全監察工作重點向使用環節傾斜,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將事故危害后果嚴重和社會影響面大的高風險設備作為監管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特種設備分類監管。完善市、區縣、鄉鎮街三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體系,逐級落實監管責任,實行網格化監管。嚴格行政許可,強化現場檢查,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我市各行政執法部門要緊密配合、形成合力,逐步完善特種設備安全聯合執法機制。嚴格執行特種設備事故調查處理和責任追究制度,以嚴監管、重查處的高壓鐵腕,促使特種設備相關企業全面落實安全主體責任。

            3.建立特種設備重大隱患掛牌督辦制度。針對安全監察工作實際,建立特種設備重大隱患分級掛牌督辦制度。各區縣能夠自行組織、督促整改的特種設備重大隱患,由區縣人民政府掛牌督辦;行業領域突出的特種設備重大隱患,由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市級有關職能部門掛牌督辦;涉及到跨區域、跨部門的特種設備重大隱患,或者問題特別嚴重、可能導致重特大事故的嚴重安全隱患,可直接報請市安委會掛牌督辦。

            4.建立行政許可證前證后監督抽查制度。以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元件、起重機械等生產許可單位及充裝站、加氣站為重點,每年列入財政預算100萬元,完成200家待發證和已獲證單位的監督抽查。對經評審機構評審合格的單位開展發證前監督抽查,進一步加強特種設備行政許可鑒定評審環節的監督管理,強化鑒定評審的把關作用。對已獲證單位開展證后監督抽查,強化獲證單位主體責任意識,督促其持續滿足許可條件。對經抽查不能達到或不能持續滿足許可條件的單位,一律不予許可或撤銷相關許可。

            5.建立電梯維保單位量化考核制度。針對電梯維保單位的日常維保行為,建立嚴密的全方位量化考核制度,并將年度考核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通過讓廣大公眾和社會組織真正享有對電梯維保質量安全狀況的知情權,幫助其更好地行使選擇權和監督權,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倒逼電梯維保質量的提升,推動維保單位的優勝劣汰,提高電梯維保質量的整體水平。

            6.建立政府住宅電梯應急資金池制度。針對老舊住宅電梯更新改造缺乏必要資金保障的問題,探索建立政府住宅電梯應急資金池制度。本著以區縣人民政府為主、市人民政府配套引導資金為輔的原則,設立地方政府住宅電梯應急資金,核定并保持適度的年度資金規模,納入財政預算,主要用于無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老舊住宅電梯的維修改造投入,也可用于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申請過程中的住宅電梯的緊急維修改造先行墊付,以保證居民電梯的安全運行。同時,積極探索住宅專項維修資金電梯維修改造費用便捷提取的政策措施,有針對性地破解目前電梯維修資金提取中存在的手續繁瑣、周期長等“有錢難用”的瓶頸,暢通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渠道,保證問題電梯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維修改造。

            7.積極推動電梯安全責任保險。將電梯安全相關方都納入電梯安全責任保險保障范疇,化解因電梯事故可能引發的社會矛盾,避免賠償爭議、責任主體扯皮等問題,保證事故受害者能夠得到及時、合理的賠償。學校、醫院、機場、車站、賓館、飯店、商場、旅游場所等涉及公共安全和人員密集場所的電梯使用單位,應當投保電梯安全責任保險,努力做到應保盡保;地方政府應大力引導、鼓勵居民住宅電梯管理責任人積極投保電梯安全責任保險,并可視情況對投保人給予適當的資助或補貼,以提高居民住宅電梯管理責任人的投保積極性。

            (三)強化組織保障。

            1.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各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加強對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領導,督促各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同時建立協調機制,及時協調、解決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將特種設備安全列入政府重點工作,加大對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經費、裝備的投入,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障安全監察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

            2.加強督查督導,強化目標考核。明確特種設備安全工作量化指標,并將其納入我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不斷完善考核機制,逐步擴大特種設備安全的考核權重,強化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加大對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重點工作的督查督導和問責力度,確保各項工作的安排部署得到切實有效的貫徹落實。

            3.落實基層政府居民電梯隱患整治責任。按照《天津市電梯安全監督管理辦法》(2011年市人民政府令第47號)的要求,對于無管理責任單位的居民住宅電梯,各區縣人民政府要督促、支持各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切實履行管理義務,加大隱患整治和問題排解的工作力度,保安全、保穩定、促和諧。

            4.加強特種設備應急處置機構建設。我市各級人民政府要健全特種設備應急處置管理機構,加強應急指揮平臺建設,建立特種設備應急專家庫和以骨干企業應急救援隊伍、消防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為主體的市和區縣特種設備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完善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演練。發揮信息化技術在特種設備應急處置工作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實現應急處置工作指揮順暢、數據翔實、信息暢通、上下聯動、科學處置的目標,確保突發狀況下應急處置的及時響應、妥善應對,努力將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和損害控制在最小范圍。

            (四)發揮科技作用建設安全生產重點工程。運用物聯網技術對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索道實施監管。以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量大面廣的電梯、起重機械、危險化學品企業使用的危害性較大的特種設備和充裝站、加氣站為重點,通過傳感技術、條碼技術、音視頻采集技術和第四代移動通信(4G)技術的綜合運用,建設、完善若干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技術平臺,形成一套涵蓋特種設備檢驗、安全監察、設備監管、事故應急的綜合監管系統,實現質量追溯、動態監管、事故應急、實時跟蹤,提升動態監管、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理能力。

            1.構建電梯應急救援平臺。實現電梯安全管理從重事故預防向防事故、降故障轉變,在全市建立統一的電梯應急救援平臺,建立以電梯簽約維保單位為主導、電梯志愿應急救援隊伍(每區縣至少2個)為補充、公安消防隊伍為兜底保障的三級救援隊伍。通過平臺的有效運行和故障、救援信息的收集統計分析,縮短電梯故障的應急響應時間,提高群眾使用電梯的安全感,促進電梯安全的科學監管。

            2.完善液化石油氣鋼瓶信息化管理平臺。在現有液化石油氣鋼瓶充裝“一瓶一碼一閥”聯動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統基礎上,通過對充裝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大幅提高違規充裝的技術難度,降低人為因素對充裝過程的影響,進一步提升液化石油氣充裝單位的動態監管水平,預防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3.加快搭建車用氣瓶信息化動態管理平臺。為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切實加強我市車用氣瓶的安全監管,進一步落實車用氣瓶安裝、充裝、檢驗、使用各環節的安全主體責任,按照市安委會的統一部署,加快搭建全市車用氣瓶信息化動態管理平臺。通過電子條碼掃描、判讀與自控閥聯鎖控制技術的應用,從源頭上強化對加氣站的安全監管,規范車用氣瓶充裝行為,使非法違規氣瓶無法進行充裝,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4.積極推進大型起重機械安全監控系統的使用。應用現代物聯網信息管理技術,生產單位和使用單位要加裝大型起重機械安全監控系統,提高大型起重機械本質安全性能,促進產品升級換代,防范事故發生,保障從業人員和公眾的生命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我市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特種設備安全建設工作,明確各項具體工作的牽頭部門與推動部門職責,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標準、統一管理,做到領導到位、組織有序、措施有力。要充分發揮各方積極性,推進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努力建立政府領導、部門監管、檢驗把關、企業負責、行業自律、市場引導、社會監督的特種設備安全建設工作格局,實現各部門的有效聯動、協調配合。

            (二)加大支持力度,保障資金投入。我市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專項經費的投入并納入財政預算,有關部門要制定加大企業安全投入的政策措施,加強對企業安全投入的監督,形成合理的投入機制,同時要引導社會力量加強對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支持與監督。

            (三)加快人才培養,建設高水平隊伍。大力開展對特種設備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加快人才培養,努力建立一支數量足、素質高、結構優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檢驗檢測、科技攻關、專家咨詢、技術服務人員隊伍,不斷提高隊伍的技術水平和業務素質。

            (四)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充分發揮互聯網、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廣泛宣傳特種設備安全法律法規,普及與群眾生產生活聯系緊密的特種設備安全使用和應急處置常識,宣傳先進典型和經驗,切實增強使用單位特種設備安全第一責任人的主體意識,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特種設備安全的良好氛圍。

           

          食品藥品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為全面提升我市食品藥品安全建設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安全環境,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食品藥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問題,事關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要利益。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明確提出了“四個最嚴”的要求。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進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實施“一個部門管市場”。全市各區縣人民政府堅持守土有責,各級職能部門履職盡責,嚴格執行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許可、日常監督檢查、檢驗檢測等制度,有序開展風險監測與評估,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基本建立了覆蓋食品從生產到消費、藥品從研制到使用全過程的監管體系,食品藥品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高,全市食品藥品安全水平穩中有升、總體向好,守住了不發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的底線,有效保障了全市人民的飲食用藥安全。

            近年來,我市食品藥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整體規模不斷壯大,利潤水平顯著增強。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食品生產經營主體93243家,其中食品及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1327家、食品流通經營主體73786家、餐飲服務主體18130家。2014年全市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2461億元,獲證食品生產企業平均產值位居全國第一。全市共有藥品生產企業149家,藥品經營企業4025家,2014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完成產值984.54億元,位居全國第15位。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飲食用藥安全正在經歷從量到質的深刻變化,食品藥品安全建設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時代。在這樣的形勢背景下,我市的食品藥品安全建設水平與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和人民群眾殷切期待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企業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部分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法律意識、責任意識淡薄,不能有效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落實法定義務。企業質量安全管理能力不強,機構不健全,技術水平不高。少數企業及從業人員道德素質差,存在“無知、無良、無法”的問題,誠信缺失,逃避監管,甚至見利忘義、故意違法犯罪。

            (二)專業化監管能力不足。我市大部門市場監管體制正處于加速推進期,艱巨繁重的監管任務與專業化監管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專業化監管執法人員嚴重不足,監管手段和監管方式滯后,監管執法和檢驗檢測設備難以適應市場監管執法需求,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相配套的地方法規、政府規章、質量安全標準相對滯后,社會共治程度不高。

            (三)檢驗檢測和科研經費保障不夠。受經費限制,我市難以完成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下達的檢驗檢測任務指標,食品檢驗檢測覆蓋率低,食用農產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及現場制售尚未納入檢驗檢測范圍。藥品監督抽驗經費連續15年未增加,難以適應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的形勢要求,限制了法定監督職能的履行。聯合大專院校研究涉及食品藥品安全重大課題的機制尚未形成,標準制修訂、專家評審評估、決策咨詢經費缺乏保障。

            (四)食品藥品安全風險復雜嚴峻。隨著新興業態、新興產品、新興經營方式以及新資源食品、特殊劑型食品的不斷涌現,食品藥品安全風險愈來愈具有系統性特征,違法行為更加隱蔽,違法手段更加復雜,影響安全的因素呈現多樣性、復雜性,具有明顯的風險高發和矛盾凸顯階段性特征,監管的長期性、艱巨性不斷增加。此外,各區縣人民政府在嚴格落實屬地責任、組織領導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方面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對社會公眾食品藥品安全宣傳培訓的實效和手段還需進一步強化。

            上述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市食品藥品安全水平的提升,亟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部門監管、行業自律、社會共治的基本思路,全面落實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依法對食品從生產到消費、藥品從研制到使用實施全領域、全過程監管,創新監管方式,構建法治化、信息化、專業化監管體系,建設專業化基礎上的綜合監管隊伍,推進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20年末,食品藥品安全治理能力顯著提高,食品藥品安全總體狀況穩定在全國較高水平,社會公眾滿意度明顯提升,達到國際接軌、國內領先水平,使天津成為全國食品藥品最安全、消費最放心的城市之一。

            三、重點任務

            (一)完善食品藥品安全地方立法,嚴明質量管理規范和安全標準。堅持立法與改革相銜接、“廢、改、立”并舉的原則,根據政府職能轉變需要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實際,制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配套的規章和制度,加快推進食品藥品安全地方立法,完善質量管理規范和地方標準體系。出臺天津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監督管理辦法,實現食品“三小”(小作坊、現場制售、流動攤販)治理規范化法治化。制定天津市牛羊肉屠宰管理辦法,推進牛羊肉定點屠宰工程。制定天津市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管理規范等地方標準。制定問題食品下架、退市、召回、無害化處理等處置規范。推進餐飲食品標準化生產和規范性操作,制定餐飲服務環節冷葷菜、生食水產品、鮮榨果蔬汁、盒飯等高風險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和配套管理規范。嚴格監督實施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實施新版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完成天津市醫療機構制劑規范、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天津市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建立科學、全面、嚴謹的食品藥品質量標準體系。

            (二)創新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建立全程監管機制。嚴把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準入關,深化審批審評制度改革,建立證前抽查機制,嚴格事前監管。推進“四有兩責”(四有即有責、有崗、有人、有手段,兩責即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和食品檢驗職責)監管模式,完善食品安全責任公示制度,實施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量化分級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監管干部量化管理考核制度。狠抓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建立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全程監管合作機制。制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現場監督檢查規范和工作流程,推廣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管理體系。制定食品生產企業證后核查審計工作規范,建立專家和監管人員聯合檢查,審計時間、審計人員、被審計對象“三隨機”工作機制,嚴格事中事后監管。科學制定并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監管年度計劃,強化各部門食品安全風險排查、風險評估和風險預警制度,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應急指揮決策系統。建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以食品生產企業、連鎖配送超市、大型批發市場和食品批發經營者為重點,以嬰幼兒配方食品、乳制品、食用油為切入點,逐步實現覆蓋全鏈條的問題食品可追溯。完善進口食品追溯體系,加強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探索建立適合不同區域(城區、農村)的餐廚廢棄物集中收集、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體系,使餐飲服務單位餐廚廢棄物得到規范處置。

            實施藥品和醫療器械質量全程監管。建立藥品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上市后再評價的全過程技術審評管理體系。實施藥品和醫療器械企業量化分級管理制度。運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手段,完善藥品全程監管體系。深化特殊藥品安全監督管理。加強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監管。嚴格藥品和醫療器械不良反應(不良事件)監測,拓寬不良反應報告收集渠道,提高不良反應報告質量。建立京津冀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協作機制,利用第三方力量開展專業化監管。建立引導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參與食品藥品安全監督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專業化服務組織在食品藥品檢驗、合規性檢查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有獎舉報制度,加強新聞輿論和社會力量監督。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參加食品安全責任保險。

            (三)推進全市檢驗檢測機構整合,加大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抽查檢驗力度。制定我市關于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按照公益類和經營類兩種類別,推進全市各類檢驗檢測和認證機構跨區域、跨領域整合,促進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發展。建立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市藥品檢驗研究院,以及區縣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街鎮快速檢測室,形成覆蓋全市、布局合理、專業齊全、運行高效的三級檢驗檢測體系。

            加強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品種和高風險品種的抽驗力度,提高監督抽驗的靶向性。建立國家級抽檢、市級抽檢、區縣級抽檢“三位一體”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完善藥品監督抽驗體系,擴大食品藥品抽查檢驗覆蓋面,各職能部門嚴格落實年度檢測任務。

            全面落實國家下達的食品年度抽檢任務,做好地方配套資金保障。按照國家要求設置市級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年度抽檢任務,擴大藥品質量抽查檢驗覆蓋面,基本藥物品種抽驗覆蓋率達到100%。

            上述各項任務經費參照國家相應抽檢經費標準,經市財政局審核后確定。

            各區縣要制定年度食品抽檢計劃,重點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現場制售食品的監督抽驗,所需經費列入區縣財政預算。

            (四)明晰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完善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

            1.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督促企業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的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設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建立并遵守食品安全自查和風險報告制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和食品銷售記錄制度、問題食品召回制度、召回和處理情況報告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的相關制度。監督藥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建立以質量管理規范為準則的質量管理體系,并制定明確的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和質量保障措施與計劃,實施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建立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主體準入前承諾誠信守法經營制度,建設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實施“黑名單”制度。鼓勵企業加強供應鏈管理和安全保障措施建設,創建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鼓勵餐飲服務單位安裝餐廚廢棄油脂油水分離裝置,嚴防“地溝油”回流餐桌。

            2.落實我市各級人民政府責任。各區縣人民政府對轄區食品藥品安全負總責,食品藥品安全納入對各區縣人民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區縣人民政府每年組織制定食品藥品安全年度監督管理計劃,向社會公布并組織實施。做實區縣人民政府和街鎮食安辦,加強村居協管員和志愿者隊伍建設,實施督查考核制度,堅決防止各級食安辦部門化。區縣人民政府未履行食品安全職責,以及未及時消除區域性重大食品安全隱患的,對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責任約談。

            3.落實審批部門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建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各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全面落實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責任,明晰監管邊界,健全責任體系,嚴格責任追究。加大食品藥品安全執法力度,各政府職能部門依據法定職責嚴厲查處違法違規和無證無照生產經營行為,組織開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專項執法行動,打擊食品藥品安全違法犯罪,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五)推進食品藥品安全建設重點工程。

            1.天津市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系統。依托物聯網、移動通信等手段,建立完善集監督檢查、全程追溯、信息發布于一體的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平臺。應用射頻識別、條形碼標識食品“身份”,通過電子感應、地理信息、掃描識別技術,記錄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等各環節信息,實現對本外埠問題食品的溯源追蹤和快速鎖定。2016年先期確定嬰幼兒配方乳粉、乳制品、食用油、生豬定點屠宰、放心菜基地和放心肉雞六個品種,在食品生產企業、大型批發市場、批發商、超市、“大笑”級餐飲服務單位試點推行。同時,依托該平臺,食品生產經營者上傳并維護食品基礎信息、進銷存信息和處置信息;監管部門固化監管標準、監管程序,實現風險預警和量化分級,并發布監管動態、檢驗檢測結果及相關法律法規。

            2.天津市“智慧藥監”電子監管平臺。運用大數據手段,有效監管藥品和醫療器械企業生產情況、經營情況、檢驗情況、出入庫狀態和流向,加強安全監管風險研判,為實施高效的召回管理提供支持。完善藥品電子監管系統,建立覆蓋全品種、全過程、可追溯的電子監管體系,在重點藥品生產、流通企業、使用單位中安裝電子監管裝置,實現全流程、可追溯監管。

            3.天津市食品安全指數(FQI)分析系統。運用大數據手段對食品安全監管、檢測、風險監測信息進行定期分析,科學評估各類別食品質量狀態,綜合評價我市食品質量整體狀況,提高發現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能力。研判各區縣食品質量發展水平和狀態變化趨勢,定期發布指數分析結果,維護消費者食品安全知情權,為開展食品監管工作提供質量統計數據支撐。

            4.全國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和放心食品藥品民心工程。按照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食品安全城市標準要求,指導和推動各區縣積極創建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完善、食品安全狀況良好、群眾認可、社會滿意的國家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首批選擇和平區、津南區、西青區、寧河區作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試點,逐步探索符合市情、區情的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模式,到2020年末,80%的區縣達到示范城市建設標準。深化放心食品藥品民心工程建設,圍繞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大宗食品藥品,逐步增加放心工程項目,擴大覆蓋范圍。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及放心食品藥品民心工程所需經費,列入區縣財政預算。

            (六)強化食品藥品安全建設組織保障。

            1.建設專業化監管執法隊伍。按照國家工商總局部署和我市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需要,充實基層市場監管所人員力量,每所實有人員不少于12人,并適當增加人員編制。新建天津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提升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查中心、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市藥品審評中心、市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市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水平,增加全額撥款事業編制,改革事業單位用人機制,面向社會招聘技術審評人才,推進職業化的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查員隊伍建設。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智庫建設,建立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先進省市、發達國家食品藥品監管機構的合作機制,推動解決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科技難題。健全專家聘用和管理制度,建設專家信息管理平臺。

            2.保障監管執法經費投入。市財政和各區縣人民政府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宣傳等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加大對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投入力度,為食品藥品質量抽驗和檢驗檢測經費、許可審查經費、食品風險課題研究、監管執法裝備、重大項目和信息化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加強資金使用和管理的監督檢查,嚴格監督管理項目建設經費,確保資金高效、合規使用。

            3.強化食品藥品安全宣傳教育。將食品藥品安全宣傳納入公益性宣傳體系,廣泛借助各類傳統及新興媒介,向廣大群眾宣傳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監管政策及工作動態,加強食品藥品法律法規宣傳和科普教育、消費教育,及時發布消費指導、安全預警等信息,引導安全飲食、合理用藥,提升群眾保護自身安全、維護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培訓,各級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人員每人每年接受專業培訓不少于40小時;食品藥品生產企業負責人、主要從業人員每人每年接受培訓時間不少于40小時。加強中小學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培訓,提高人民群眾健康飲食和安全用藥意識,提升社會共治水平。

           

          消防安全建設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提升火災防控和滅火應急救援能力,有效預防和及時撲滅火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天津市消防條例》和《安全天津建設綱要(2015-2020年)》,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十二五”以來,各區縣、各部門認真貫徹國務院、公安部和市委、市政府加強消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全面落實各項消防安全措施,全市抗御火災的整體能力不斷提升,火災形勢總體平穩,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全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致災因素明顯增多,火災發生機率和防控難度增大,一些區縣、部門和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公共消防安全基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消防安全保障能力與人民群眾的安全需求不相適應,公眾消防安全意識與現代社會管理要求不相適應,消防工作形勢依然嚴峻,火災事故易發、多發。

            二、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46號),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天津市消防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工作方針,筑牢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消防工作格局,以“互聯網+”模式推進消防監管方式方法創新,以社會治理、共建共享、系統謀劃的理念提升消防監管深度廣度,以固本強基、夯實基礎的思路不斷深化消防安全建設,全面提升全市防火滅火能力和水平,集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堅決遏制重特大火災事故發生,為安全天津、平安天津、美麗天津建設提供堅實的消防保障。

            三、重點任務

            (一)大力推進“互聯網+”的消防體系建設。

            1.建立信息化消防應急指揮機制。引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對消防調度指揮系統的硬件及地圖平臺、核心技術、系統架構、業務功能、應用形式、容災能力等進行全面、系統的升級和擴充,重點加強指揮系統對災害發展態勢和作戰力量出場、行進、到位及展開全過程的感知監控,加強與公安交通、醫療急救、政府應急部門、民間專業救援機構以及政府、企業專職消防隊的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加強大數據支撐下的精確指揮和智能調派。

            2.創建信息化消防監管機制。依托市安防網實現易燃易爆危險品信息監測與消防部門互聯互通,規劃、市政、建設、交通等部門與公安消防部門建立地理信息和建(構)筑物、消防水源、道路監控等信息的共享機制,電信業務經營單位提供滅火救援專用通信鏈路和信息服務支持。加強消防信息化與基礎管理工作的融合,在市人民政府統籌下各區縣探索建立健全街道、鄉鎮消防安全組織,明確鄉鎮負責消防安全管理的實體機構,提高火災報警等消防安全防控的信息化水平。加強城市消防供水設施建設和維護管理,并將公共消防設施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夯實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鄉抗御火災的能力。

            3.大力推進互聯網消防宣傳平臺建設。建設移動互聯網消防信息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大型廣告牌、樓宇電視、戶外視頻、車(機、船)載視頻等多種形式,推送火災警示信息和消防工作提示信息等進機關、進家庭、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加強消防互聯網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互動平臺建設,第一時間了解群眾呼聲、第一時間回應群眾關切、第一時間解答群眾咨詢,為深化消防工作營造良好的網上網下輿論氛圍。繼續用好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新聞媒體,安排專門時段、版塊刊播消防新聞、消防常識和公益廣告,普及消防法律法規、防火滅火自救常識,提升全社會消防意識。

            4.全面加強消防科技保障建設。依托第四代移動通信(4G)、無線局域網(Wi-Fi)等移動寬帶通信技術,對現有的第三代移動通信(3G)視頻傳輸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提高視頻信號的傳輸質量和終端容量。發展移動指揮應用程序(APP),研制配備適合單兵、車載、地下空間等各種佩戴方式和作戰環境要求的視頻傳輸設備和移動視頻應用軟件,加強災害現場處置行動的情報支持和資源管理。建立應用級標準的119災備指揮中心,保證119指揮中心受到自然災害或人為事故影響后能夠保持有效的調度指揮和社會服務能力。按照消防通信指揮系統標準,建設具有快速準確接警、可視化調度指揮等功能的消防通信指揮中心,具備有線、無線、衛星和計算機基礎網絡,與政府應急指揮系統互聯互通,并延伸至具備條件的專職、志愿消防隊。

            (二)加強消防基礎設施建設。

            1.消防隊站建設。我市各級人民政府及發展改革、規劃、建設等部門明確職責分工,加強相互配合,全力加快消防隊站建設進程。根據城市建成區面積、常住人口和滅火救援任務量等實際需求,依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建標152-2011)和《天津市消防規劃(2011-2020年)》,加快消防站和消防二級指揮中心建設,對于增建普通消防站有困難的老城區,開展火災風險評估,因地制宜增建規模適當的微型消防站,并結合老城區及市政道路改造,重建、擴建老舊消防站。到2020年,城市消防站建設基本達標,滿足滅火救援的實際需要。

            2.消防水源建設。我市各級人民政府及發展改革、規劃、建設、水務(供水)和公安消防等部門明確職責分工,加強相互配合,結合自貿試驗區、濱海新區、工業園區、示范鎮建設及舊城改造工程建設進度,確保市政消火栓(消防水鶴)與給水管道、計量設施等市政給水系統同步規劃、設計、建設與使用。各區縣在確保不欠“新賬”的同時,抓緊摸排市政消火栓“欠賬”,加大補建力度,加強消防供水設施日常維護保養。到2017年,各區縣和鄉鎮基本補齊市政消防水源“欠賬”,確保基本達到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國家標準要求,實現建成區消防供水全覆蓋。結合城市水網建設改造,按照有關標準在全市主要河道、湖泊、海港沿岸設置取水設施和確保供水可靠性的技術措施。

            3.消防車通道建設。建設主管部門按照市政道路路網結構和建設計劃,優先打通斷頭路和拓寬巷道,提高道路承載大型消防車的能力,并按照國家標準要求設置消防車回車場地、保留消防車作業面,不得設置影響消防車通行的路障,確保消防車的通行能力。確保靠近市政消防供水設施的道路和高層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的沿街道路滿足消防車的作業需要。

            4.消防裝備建設。針對高層、地下、石油化工和大空間、大跨度等災害事故特點,加強城市主戰消防車、舉高消防車、供水能力強的消防車、地下火災滅火救援裝備等適合特殊災害特點的特種消防車輛和特種裝備的配置。結合區域災害事故特點,按照特勤消防站建設標準,為每個區域配強1個中心消防站,兼顧普通消防站,按照普通消防站特勤化、特勤消防站專業化的建設要求,加強主戰消防車和特種車輛的配備。將2020年前達到服役年限的200部消防車全部升級更新。按標準為新建消防站一次性配齊車輛裝備,全面提升我市的滅火救援裝備配備水平。

            5.消防訓練基地建設及戰勤保障體系建設。建設武警天津市消防總隊訓練基地;結合當前災害事故特點,建設應對高層、地下、山岳、石化等特殊災害處置的專業訓練基地;依托轄區中心消防站,建設支隊級訓練基地。建設具有儲備、維修、供應、搶修等功能的戰勤保障大(中)隊或區域性消防戰勤保障中心和支隊級戰勤物資保障庫。

            6.加強消防經費保障。貫徹落實《財政部關于印發〈地方消防經費管理辦法〉的通知》(財防〔2011〕330號)和《天津市財政局關于印發〈天津市市與區縣財政消防經費保障和管理辦法〉的通知》(津財行政〔2012〕84號),將地方消防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建立健全地方消防經費逐年增長機制,確保消防經費投入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到2020年,我市消防業務費基本支出最低保障標準全部適應城市建設發展的實際需求。

            (三)提高滅火應急救援能力。

            1.加強綜合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制定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規范,明確綜合應急救援隊伍職責任務、組織指揮、聯動機制、戰備值班、訓練演練以及保障措施等相關工作。落實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相關保障,將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經費納入市年度財政預算,建立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完善定點分儲、統一調用的物資保障機制。強化對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的監督考評,加強對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的組織領導,提高建設和管理水平。定期開展多部門協同配合的區域性應急救援演練,提高跨區域協同救援能力。

            2.建設多種形式消防隊伍。貫徹落實《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天津市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津政辦發〔2014〕26號)和我市合同制消防員行政管理規定等文件,開展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工作;制定政府專職消防隊伍建設專項規劃,推動全國重點鎮,易燃易爆危險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勞動密集型企業集中的鄉鎮以及建成區面積超過2平方公里或建成區內常住人口超過2萬人的鄉鎮建設政府專職消防隊;衛生計生、民政、人力社保等部門要落實專職消防隊員的傷亡保險、工傷認定、表彰獎勵、撫恤安置等政策;結合全市消防隊(站)建設情況和公安部(消防局)下達人員招收指標,完成政府專職消防隊員和消防文員招收工作;應建而未建專職消防隊的企事業單位要完成隊站建設;進一步加強企事業單位專職消防隊的業務指導,提升隊伍戰斗力。

            3.推進滅火救援實戰化建設。加強對轄區典型災害事故處置的技戰術研究,制定完善應對措施;根據戰備職責要求,掌握火警和應急救援分級、作戰力量編成、本級滅火救援預案和缺水地區供水方案;熟悉轄區重點單位分布及其危險性、各類災害事故處置程序和以往發生過的典型戰例。針對轄區易發、多發災害事故,開展響應出動和遂行作戰指揮訓練,積極探索實戰化組訓方法,提高臨機指揮和科學決策能力。針對轄區災害事故類型和作戰力量編成,立足現有人員裝備實際,區分不同類型中隊設置整建制實戰訓練科目,突出全員全裝、實戰實用,從滅火救援行動各個環節入手,逐一量化分解消防中隊指揮員、戰斗員和單兵、班組的各項任務,重點強化指揮員的臨機指揮和統籌協調能力、戰斗編組的獨立攻堅和協同配合能力。

            四、加強法規建設和責任制建設

            (一)進一步完善消防法規標準體系。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修訂工作,廣泛調查研究,提出修訂《天津市消防條例》的立法建議。結合我市多種形式消防隊伍管理現狀,出臺政府規章。根據不同領域的行業特點和消防管理要求,分類組織制定消防安全技術標準和規范。

            (二)全面落實消防安全責任。

            1.社會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明確單位法定代表人是本單位消防安全第一責任人。各單位依法履行職責,保障必要的消防投入,推進消防安全職業管理人制度建設,著力提升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做到安全自查、隱患自除、責任自負。

            2.行業部門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責任。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各行業部門依法履行職責范圍內的消防工作。我市各級建設、商務、文化廣播影視、教育、衛生計生、旅游、民政、文物、金融、保險等行業部門針對行業特點,分類制定出臺消防安全檢查工作的內容和行業管理標準,切實加強建筑工地、賓館、飯店、商場、市場、學校、醫院、公共娛樂場所、社會福利機構、烈士紀念設施、旅游景區(點)、博物館、文物保護單位、金融機構、保險公司等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嚴格落實各項消防安全措施。安全監管、市場監管、交通、鐵路、公安等部門加強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壓力容器的安全監管。公安機關及其消防部門嚴格履行職責,采取針對性措施解決消防安全突出問題,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查處消防安全違法行為。

            3.我市各級人民政府落實組織領導責任。落實消防安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各區縣人民政府(功能區管委會)全面負責本地區消防工作,主要負責同志為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同志為主要責任人。將消防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政府目標責任、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內容,嚴格督查考評。組織制定并實施城鎮消防規劃,充分考慮消防安全布局,留足消防安全間距,確保消防車通道等符合標準,認真貫徹落實公安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城鎮公共消防設施和基層消防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公通字〔2015〕24號),切實提升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車通道、消防裝備建設水平。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協調機制,定期研究解決重大消防安全問題。鄉鎮、街道等基層單位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組織,推進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發揮街道綜合執法部門在基層網格中開展消防工作的重要職能作用,做到“一支隊伍管全部”。

            4.強化重大火災隱患整治工作。重大火災隱患單位要嚴格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科學制定整治規劃,落實整改方案、工作責任和整改資金。我市各級人民政府要定期組織召開會議研究重大火災隱患整改工作,采取改造、搬遷、停產停用、掛牌督辦等有力措施,督促、指導、推進重大火災隱患整改。建立行業系統和監管部門之間的定期通報和告知制度,公安消防部門要將逾期不改的重大火災隱患單位列入消防安全不良行為公布范疇,審批、規劃、建設、發展改革、國土房管、工業和信息化、市場監管、旅游、金融、保險等部門要將重大火災隱患整改情況作為項目審批、證券融資、銀行貸款、保險費率厘定、星級評定的重要依據,納入各單位信用檔案,促進重大火災隱患整改。宣傳部門和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要對嚴重影響公共安全、久拖不改的重大火災隱患進行曝光,積極跟蹤報道隱患整改進程,形成強大的輿論監督壓力。

            5.嚴格火災事故責任追究。凡發生較大以上火災責任事故,一律依法啟動事故責任追究程序。對區縣人民政府(功能區管委會)和市級政府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在涉及消防安全行政審批、公共消防設施建設、重大火災隱患整改、消防力量發展等方面工作不力、失職瀆職的,依法依紀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各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不落實、火災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依法依紀追究單位負責人、實際控制人、上級單位主要負責人責任。

            五、全面深化消防教育培訓

            (一)強化消防安全教育。全市大中專院校和中小學將消防安全知識納入安全教育課程,保證必要的課時,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分類開展消防安全教育,定期組織開展疏散逃生演練。重視發揮繼續教育作用,將消防法律法規和消防知識納入領導干部及公務員培訓、職業培訓、科普和普法教育內容。創新消防宣傳陣地,建設功能設施齊備、能同時容納200人以上參觀的市級防災減災教育館,各區縣專門建設或依托消防隊(站)、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公園、學校等場所,建成功能設施比較齊全、能同時容納50人以上參觀的消防科普教育館、火災應急逃生體驗館。


            (二)加大消防培訓力度。支持社會力量開展消防培訓,積極培養社會消防專業人才。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加強對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員和消防設計、施工、監理人員及保安、電(氣)焊工、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消防安全培訓。進一步加大對現役消防隊員、政府和企業專職消防隊員的消防技能培訓力度。

           

          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為全面落實安全天津建設目標任務,健全完善我市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應急救援體制逐步完善。成立市和區縣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指導協調本地區突發事件應對工作。設立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作為應急委員會的日常辦事機構,并承擔本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工作。結合本市易發突發事件,成立抗震救災、防汛抗旱、氣象災害、海洋災害、地質災害、清雪、森林防火、生產安全事故、建設工程安全事故、交通運輸、重污染天氣、海上搜救、電力事故、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消防安全、公共衛生事件、重大動物疫情、群體性事件、反恐怖襲擊、人民防空等市級專項應急指揮部,組織開展相應類別突發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

            (二)應急預案體系逐步健全。完成應急預案編制、修訂工作,編制并發布《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天津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津政發〔2013〕3號)、《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天津市地震應急預案等21個專項應急預案的通知》(津政辦發〔2014〕22號)、《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天津市防汛預案等15個專項應急預案的通知》(津政辦發〔2014〕44號)、《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天津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通知》(津政辦發〔2014〕53號),出臺《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我市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的意見》(津政辦發〔2013〕51號)、《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天津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通知》(津政辦發〔2014〕54號),進一步明確了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政府有關部門、基層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職責任務,規范了應急預案編制的體例和程序。全市各級各類應急預案18000余件,基本形成類別齊全、層級分明、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預案體系。市人大常委會頒布《天津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辦法》,為政府和相關部門依法開展突發事件應對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

            (三)監測預警體系逐步完備。有關部門、區縣基本建立了使用便捷的信息監測報告網絡,市公安局、市衛生計生委、市地震局、市水務局、市環保局、市氣象局和市市場監管委等重點部門的監測監控系統基本完善。其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疫情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報告率、網絡直報率均達到100%,并建成目前國內最大的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原生物實驗室;完成地震前兆臺網、測震臺網、強震臺網、環渤海虛擬地震臺網、海上地震觀測實驗系統和薊縣地震觀測山洞的建設,立體監測臺網初步形成;建成覆蓋本市全部地面沉降區和濱海新區填海造陸建成區的地面沉降監測網絡系統,建成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建立全市市場監管系統監測預警機制,初步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敏感信息和輿情熱點監測。進一步規范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機制,建立天津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初步建成整合多種預警信息發布資源和信息發布渠道的預警信息發布平臺,為快速、及時、準確發布預警信息,提高社會防災減災能力提供保障。

            (四)應急救援隊伍逐步健全。依托市公安消防總隊,組建由搶險救援隊、安全監管組、工程搶修組、醫療救護組、治安交通組、電力保障組、通信保障組、氣象保障組、專家組等“一隊八組”組成的市綜合應急救援總隊,作為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承擔全市范圍突發事件“第一響應”工作。組建21支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形成涵蓋抗震救災、防汛搶險、氣象災害、清融雪、森林防火、危險化學品事故、工程搶險、特種設備、交通運輸、環境監測、海上搜救、海上溢油、電力搶修、治安交管、醫療救護、食品安全、動植物疫情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專業應急救援體系。

            (五)應急救援裝備物資保障能力逐步提高。以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民政局等單位為龍頭,全面加強應急救援裝備生產和應急物資儲備。市發展改革委制定開展我市應急物資儲備綜合管理的工作方案,組織開展市級應急物資儲備和生產情況調查,初步采集、整理了全市應急救援物資數據信息。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制定天津市應急物資生產供應管理專項預案,部署應急物資、緊急救援醫藥用品的生產供應和后勤保障工作。市商務委在中心城區建立了以重點商貿企業為依托,包括16個分撥中心、419個投放網點的應急物資投放網絡。市民政局與民政部建立了代儲中央救災物資機制,當遇有特大災害,達到國家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啟動標準時,可優先使用國家儲備物資,保障群眾災后正常生活。初步建立救災物資社會捐贈機制,健全救災捐贈動員、運行和監督管理制度。

            (六)存在的問題。

            1.突發事件監測體系不夠健全、監測區域不夠全面、基礎設施監測有待加強。

            2.重特大突發事件現場應急指揮協調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不夠,亟待提高協調聯動水平。

            3.部分應急預案不夠科學,應急預案管理不夠規范,應急演練常流于形式。

            4.應急救援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協同作戰能力不強,應急救援社會化參與水平較低。

            5.應急裝備數量不足、水平不高,科技化、信息化手段不夠,應急物資儲備能力不強,管理手段滯后,應急產業發展不突出。

            6.應急資金保障薄弱,不能有效緩解重特大突發事件特別是巨災的廣泛影響。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認真落實市委工作要求和安全天津建設綱要戰略部署,提升本市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穩定。

            (二)工作目標。今后5年,著力加強我市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推動應急救援工作由經驗管理轉向科學管理,促進全市應急救援體系規范化、制度化、社會化,切實完善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應急救援工作體制。

            (三)建設路徑。重點強化4個方面的能力:

            1.強化重特大突發事件應對能力。進一步抓好風險管理,結合行業和地域特點,全面梳理事故和災害發生機理,以及可能引發次生衍生災害的致災因素,健全重特大突發事件監測預警體系,完善重特大突發事件現場應急指揮機制。建立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防災減災體系,加快建立重特大突發事件善后、賑災機制,完善應對模式。

            2.強化應急救援專業化能力。堅持問題導向,提高應急預案科學化水平和應急演練實戰化水平。加強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建設,提高專業化裝備水平和救援能力。加強公共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加強應急監測、預警設施和應急處置技術的研究推廣。充分發揮專家和技術研究機構的作用,有效消除災害。

            3.強化應急救援社會化能力。充分利用廣播電臺、電視臺、報刊、互聯網等媒體開展應急知識宣傳教育,大力開展多層次培訓工作,提高全民自救互救意識和能力。深入推進基層應急管理工作,建立群眾自防自治、社區群防群治、部門聯防聯治、單位協防協治的突發事件應對體系。提高全社會風險防范意識和災害應對能力。

            4.強化京津冀協同應對能力。進一步深化同北京市、河北省應急救援工作合作交流,強化聯合應急指揮工作體制、機制,細化重污染天氣、森林防火、氣象災害、防汛抗旱、抗震救災、危險化學品處置、公共衛生、動植物疫情等領域應急聯動工作流程,全面提高京津冀協同應急救援能力。

            三、重點任務

            (一)完善突發事件監測體系,加強預警信息發布管理。建立健全專業監測預警系統,完善氣象、洪澇、海洋、地震、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建筑施工、城市公共設施、公共衛生、動物疫情等基礎信息數據庫,明確監測項目,完善監測網絡,提高監測平臺裝備水平,明確專職或兼職人員,開展24小時應急值守與動態監測。融合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構建高精度形變監測基準體系,實現重要公共設施和重大市政工程的運行監測。依托科技手段,加強對人員密集場所的監測。對可能引發突發事件的監測信息,由相關專項應急指揮部和相關部門及時會同預警信息發布機構統一發布預警信息,并實施動態管理。專項應急指揮機構要加強與預警信息發布機構的工作銜接,完善預警信息發布標準和審批制度。預警信息發布機構要做好信息發布監控,暢通信息發布渠道,保證預警信息按照要求有效發布,并及時匯總相關統計數據。

            (二)堅持“一崗雙責、黨政同責”,完善重特大突發事件現場應急指揮模式。研究探索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軍地協同、黨政軍機關共同參與的巨災應對模式。深入研究巨災條件下本市與中央、本市與周邊省市的聯動機制,健全重特大突發事件現場應急指揮體制,明確現場指揮部的基本職能與機構設置,規范現場指揮部設置、運行、撤銷等基本程序,實現應急決策與應急處置快速化、扁平化。完善信息發布與新聞報道機制,提高信息公開的時效性、權威性,第一時間準確把握、正面引導輿情,疏導公眾情緒,穩定社會秩序。完善專家和技術咨詢機構參與應急決策的機制,加強對災情發生發展的分析研判,杜絕次生、衍生災害的發生。建立巨災條件下接受國際救援救助的工作機制,加強與國際救災組織、救援組織和其他國家救援組織的聯絡溝通與技術合作。

            (三)提高應急預案編制管理水平,適時開展應急演練。進一步加強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督促指導基層單位和企事業單位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嚴格開展風險分析和應急資源分析,切實提高應急預案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操作性。進一步加強應急預案管理工作,嚴格規范應急預案的編制、審批、宣傳、培訓、演練程序,嚴格落實應急預案報備制度。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在規定時限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報備應急預案,市屬企事業單位必須在規定時限內向行業主管部門和屬地人民政府報備應急預案。各專項應急指揮部、各相關部門和相關行業企事業單位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時組織開展無腳本、無準備、無通知的“三無”應急演練,用最短的時間、最復雜的情況、最嚴格的標準檢驗應急組織指揮系統、檢查隊伍、檢驗預案、檢測裝備,真正增強重特大突發事件應對能力。

            (四)優化配備各類應急救援力量,提高專業化處置能力。整合應急救援隊伍信息,建立全市應急救援隊伍數據庫。進一步加強以公安消防部隊為主體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公安消防部隊的裝備水平和重特大事故搶險救援能力,增強與駐津部隊和武警部隊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協同作戰能力。完善危險化學品、醫療衛生、建筑施工、交通運輸、環境監測、城市生命線保障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和相關行業企事業單位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高專業化裝備水平和專業化訓練水平,定期組織開展面向實戰的檢驗性、綜合性應急演練。加強地震、公安消防、危險化學品救援、醫療衛生、反恐指揮等專業演練基地建設,開發基于應急預案的應急處置情景模擬互動教學系統。整合社會志愿服務資源,支持并吸納救援經驗豐富、專業化裝備先進、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應急志愿者團體參與應急培訓、演練、救援和賑災工作。推動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組織專家和專業機構開展應急管理科普宣教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的“四進”工程。開展突發事件資料采編、公共安全宣教培訓等工作,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五)提高應急裝備水平,強化應急物資儲備管理。大力加強應急裝備特別是高科技裝備的采購和使用,進一步提高公安消防、危險化學品處置、醫療救援、建筑施工、交通運輸、環境監測、城市生命線保障等隊伍的應急裝備水平。高度重視科技力量的支撐作用,大力推廣地理信息測繪、空間遙感、無人機、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重特大突發事件現場處置、人員搜救、治安維護、物資投送、輿情應對等工作中的應用,最大限度提高“黃金72小時”救援效率。研究探索應急救援物資綜合管理模式,建立全市綜合應急物資儲備管理中心,開發應急物資儲備監測系統,統籌全市應急物資的規劃管理和調度使用。加強重點專業應急物資儲備,分層次、分系統建設各類專業應急物資儲備庫,推進國家級危險化學品救援物資儲備基地建設。建立健全應急物資緊急生產、政府采購、調用征用和補償機制,實現政府儲備與社會儲備相結合、長期儲備與臨時儲備相結合的儲備體系。研究制定促進應急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重點發展監測預警類、預防防護類、處置救援類應急產品,創新應急服務業態,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和特色鮮明的中小企業,形成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

          (六)創新應急資金保障制度,減少災害對經濟的沖擊。完善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應急資金保障機制,提高應急資金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水平。調整應急管理財政支出重心,加大對應急管理公共產品和服務支出的投入,保障重特大突發事件應對和應急管理重點項目的經費需求。堅持專款專用、滾動使用、嚴審慎用,吸收借鑒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研究探索建立巨災應急儲備金制度,減少重特大事故特別是巨災對經濟的沖擊。

           

          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安全發展的重要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汲取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火災爆炸事故教訓,全面落實安全天津建設目標任務,健全完善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天津是我國特大城市,人口密度大,工業化程度高,建設項目多,高危行業企業分布廣、穩定性差。近年來,我市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安全基礎依然比較薄弱。一是安全生產責任“五級五覆蓋”落實不全面,安全生產監管仍有盲區;二是安全生產法規規章體系不夠健全,相關規范標準制定滯后于經濟發展;三是市和區縣安全監管力量薄弱,專業能力不足;四是安全生產監管手段單一、落后,裝備保障能力不足;五是安全生產缺少科技支撐,信息化水平較低;六是安全文化氛圍不濃厚,公眾安全意識有待加強。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火災爆炸事故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血的教訓極其深刻,再次暴露出安全發展理念不深入、重視程度不高,安全保障能力薄弱等一系列突出問題。當前,我市安全生產形勢極為嚴峻,迫切需要進行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建設,切實解決影響安全生產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二、總體思路

            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安全天津建設綱要(2015-2020年)》工作要求,以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建立完善安全責任體系為重點,進一步健全完善我市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法規制度、政策支持、科技支撐、監管隊伍、隱患排查、教育文化等保障體系,為安全天津建設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支持。

            三、具體任務

            (一)創新安全監管體系。

            1.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五級五覆蓋”,市、區縣、街道(鄉鎮)、村居(社區)及有關部門全部做到“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明確黨政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工作職責。我市各級人民政府(政府派出機構)全部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并由主要負責人擔任主任。嚴格執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理順區縣人民政府屬地監管、行業主管部門直接監管和安全監管部門綜合監管的相互關系,解決監管缺位、失位及錯位問題。

            2.依據《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印發〈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分工〉的通知》(安委〔2015〕5號)規定,對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明確和規范安全生產工作職責的意見》(津政發〔2010〕56號)進行修訂,細化部門職責,明確監管范圍,消除監管死角和盲區。

            3.加強黨委部門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支持、指導和監督管理,推進安全監管部門與組織部門聯動,參照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增加市委組織部、市編辦為市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單位,并相應調整區縣、街道(鄉鎮)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

            4.建立健全以企業自查自報為核心、中介組織安全檢查評估為支撐、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法查處為保障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創新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模式,在企業自查自報安全隱患的基礎上,由安全評價機構等第三方技術支撐單位全方位檢查、核查企業存在的各類安全隱患,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以技術支撐單位提供的專業技術意見為依據開展安全監管執法工作,督促企業全面消除各類安全隱患。

            (二)完善法規制度體系。

            1.優先安全生產方面法規規章立項,加快制定出臺進程。推動完成我市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相關法規的修訂工作,頒布我市實施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治理相關規定,計劃出臺天津市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制定完善安全市場準入、從業資格準入、重大隱患治理、安全專項整治、職業危害防控、食品藥品安全等地方性法規規章。

            2.制定完善相關行業技術規范和標準,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協同制定、政府發布相結合的標準制定機制,按照京津冀安全生產地方標準編制工作安排,分行業、分階段編制安全標準,到2020年,形成覆蓋工業、建筑、交通、商業、農業、水務、能源等重點行業的安全生產技術標準體系,并力爭每年出臺一批行業安全標準,引導企業積極開展以崗位達標、班組達標和專業達標為核心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三)完善政策支持體系。

            1.建立安全發展長效投入機制,加大我市各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資金投入。2016年起,市級每年設立不少于1億元、各區縣設立一定額度的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用于安全生產信息化系統運行維護、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安全教育培訓、執法裝備配備、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隱患治理等方面安全投入。專項資金實行統籌管理、專款專用。建立完善資金劃撥、審批、使用、監督等相關管理制度,并研究出臺金融機構對企業安全生產貸款的相關政策。

            2.在礦山、金屬冶煉、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領域全面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完善工傷保險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與事故預防相結合機制,落實從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工傷保險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用于事故預防。提升事故善后資金保障能力,做到主動防范、超前防范。

            (四)完善科技支撐體系。

            1.加快信息化建設,充分運用新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建成覆蓋全市各級、各部門、各行業企業的安全生產信息化系統。完善軟硬件配置,實現企業全部納入,部門間橫向對接,系統內縱向對接,空間地理、安全設施、物品儲存、救援力量、處置方案等數據信息實時上傳、互通互聯,打造全市統一的安全生產數據庫,實現對全市危險化學品企業24小時視頻監控,到2016年實現對全市危險化學品企業的在線監測、預警。

            2.充分發揮天津市安全生產技術研究中心科技支撐作用,堅持政產學研用相結合原則,豐富完善其科學研究、科技創新、檢測檢驗、推廣應用、技術服務等功能,加快科研設備器材配置及高端人才引進,積極開展重大事故風險防控科研攻關,力爭在重大事故致災機理和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3.按照政企合作、依托企業、政府支持的原則,建設安全生產警示教育基地和國家級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基地,完成兩個基地主體及辦公教學、場館展示、學用互動、綜合訓練、實戰演練、事故模擬等基礎建設,完善宣講演示、防護裝備、設備車輛、通訊器材等配備。

            4.完善市和區縣兩級安全生產專家庫,制定資格準入、測評考核、動態調整等管理制度,完善專家參與技術服務、監督檢查和決策咨詢機制。探索建立企業負責、中介服務的委托管理模式,鼓勵安全事務所、行業協會、安全評價機構等中介組織接受企業委托參與安全管理,提供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

            5.爭取安全生產領域科研政策,鼓勵安全生產科研中心、行業協會、中介組織、企業及安全專家等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提升專業科研能力和水平,大力扶持安全生產技術類科技小巨人企業發展。

            (五)完善安全監管隊伍體系。

            1.充實區縣安全監管力量。各區縣組建安全生產執法監察大隊,明確職責、充實力量,促進安全監管責任落實、人員力量到位。

            2.借鑒兄弟省市安全監管隊伍建設經驗,采取不同形式,配足街道(鄉鎮)、園區安全生產專職安全員隊伍,市內六區每個街道(鄉鎮)、園區配備5至10人,其他區縣每個街道(鄉鎮)、園區配備10至20人。力爭2016年完成隊伍組建工作,形成市、區縣、街道(鄉鎮)、園區有隊伍,村居(社區)有專人的安全監管體系。

            3.實施安全監管隊伍標準化建設,建立招考錄用與社會聘用相結合、專業培訓與專業引進相結合、綜合評定與專業評定相結合、政府績效與崗位補貼相結合、行政晉升與職稱評定相結合的安全監管人員選拔、培養、考核、激勵、晉升機制,實行特殊崗位補貼。完善監管人員素質培訓、資格考試和持證上崗機制,大力推進安全生產文明執法、公正執法、規范執法。

            (六)完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1.依托天津市安全生產防控網建設,以統一設計、集中部署的方式,加快推進全市企業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向企業開放規范的安全生產信息管理平臺,實現政企對接及安全隱患的排查、報送、監控、整改、監督、考核等全過程記錄和閉環管理。

            2.建立安全專項整治長效機制,持續開展重點行業領域隱患排查整治。按照市級每年一次、區縣每半年一次、街道(鄉鎮)每季度一次的頻次,由我市各級人民政府統一組織,各級有關部門具體實施,對全市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公共場所、公共設施等重點行業領域,定期開展專項檢查。

            (七)完善安全教育文化體系。

            1.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推進企業自主培訓。督促企業制定并實施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定期開展包括勞務派遣用工、實習學生在內的全員安全教育,做好從業人員崗前、崗中及轉崗培訓,特別是企業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設備時,要對從業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健全完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內容、參加人員以及考核結果等情況。重點提升高危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知識和管理水平,提高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操作意識。

            2.嚴格按照規定提取、使用部分工傷預防費用,專項用于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及培訓。積極推進學校專業教育、職業教育、企業教育和社會化教育相結合的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素質。

            3.全面提升學齡前和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安全素質教育,增設安全課程,普及安全知識,培養事故防范能力。在大中專院校實施安全教育示范工程,鼓勵高職院校和高等院校增設安全專業,采取專業知識學習和企業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為安全生產工作提供實用型管理及專業技能人才。

            4.在本市主流報刊、網絡設置安全專欄,在社區、校園、鄉村設立安全宣傳欄,充分利用電視、廣播、電臺及新媒體,宣傳普及安全知識和常識,定期公示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強化社會輿論監督。

            5.大力開展全社會、多層次的安全文化活動,認真組織安全生產月活動,積極推進青年安全示范崗、“安康杯”競賽等活動的開展,大力倡導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安全文化,營造人人重視安全、人人維護安全、人人參與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

            6.加快安全區縣、安全街鎮、安全園區、安全社區、安全企業、安全校園、安全工地、安全交通、安全場站等創建工作,在各行業領域評優創先活動中增加安全生產考評權重,突出權威性和專業性,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縣、各部門、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認清當前安全生產工作面臨的嚴峻挑戰,增強做好安全天津創建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強安全天津保障體系建設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嚴格履行工作職責,形成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協調聯動的工作格局,積極推進安全天津建設保障體系任務的全面落實。

            (二)完善推進機制。各區縣、各部門、各單位要對照本方案,對涉及本單位的工作逐條細化,明確實施步驟、時間和具體要求;同一項工作涉及多個部門的,牽頭部門要加強協調,形成部門間密切協作機制。精心組織,扎實推進,把安全天津保障體系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三)強化責任落實。各區縣、各部門、各單位要切實發揮職能作用,特別是要從政策制定、人員編制、立項核準、土地選址和經費保障等方面確保工作落實到位,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做到每一個環節都有人負責。同時,要加大對安全天津保障體系建設工作不力的單位和人員的責任追究力度,確保各項任務圓滿完成。

          天津公交服務熱線96196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作為不擔當問題

          舉報電話: 022-88330739

          舉報地址:天津市河北區鴻順里街辰緯路52號

          統計造假舉報電話:022-88330863

          市紀委舉報網址

          草莓丝瓜绿巨人视频app,草莓视频免费看,西方大但人文艺术,另类欧美日韩